多營造一個兒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條通向心靈的途徑,在與孩子嬉笑游戲時,當你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兒童越會對你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作為教師,要求我們應該保持一點兒童的興趣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實錄:
1、抬頭看看,看到什么了?你知道它是什么?(沒有孩子能說出)像什么?
2、走近些,去摸摸有什么感覺?(有個別孩子在逐漸靠近墻壁,可滑倒了)其他孩子見狀,馬上停止上前。
3、教師采集墻上懸掛的一些冰凌,邊采集邊告訴孩子自己走在冰上的感覺
4、每人一根冰凌:摸摸有什么感覺?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孩子們拿到冰凌興奮不已,沒有孩子說冷,有孩子發現有水流下來了,手上在冒“煙”,少數男孩子在喊“棒冰真好吃”)
5、冰凌是什么東西變出來的?(孩子們把冰凌砸碎,觀察其在陽光下融化成水)
6、討論:為什么會有冰凌?
7、和冰凌留個影。(孩子們手舉冰凌照相,
反思: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對一年四季的概念、特征認識比較模糊。而昨夜的寒冷,不僅使孩子們迎來了冬爺爺送的禮物--美麗的冰凌,而且也給幼兒園帶來了有趣的奇景:在幼兒園旁的一幢高樓頂上的蓄水池的流水因寒冷結成了一道冰凌瀑布,煞是好看,這對于南方的孩子來說很是少見。于是,抓住大自然賜于的科學教育內容,我們組織了活動。望著美麗的冰凌,孩子們歡呼雀躍;摸著冰冷的冰凌,看著它們變成水;有些孩子還大膽的品嘗“棒冰”,孩子們可高興啦;顒又泻⒆拥亩喾N感官共同參與,每個孩子對冰凌充滿了好奇,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地探究過程,情感態度積極主動的,思維是活躍的,完全沉浸在對冰凌的觀察、體驗之中,通過摸、砸、融化實驗等,使幼兒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因此,幼兒對冰凌的感受豐富起來了,也有了許許多多奇妙的發現,孩子們在豐富的活動中,在真實的環境里去體驗、去嘗試、去發現、去收獲、去表達。
作為教師,要求我們應該保持一點兒童的興趣。幼兒期是“疑問期”,它突出的表現是好奇、好問和好嘗試,在這一時期,許多成人看來是視而不見的事物,卻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對他們來說,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都是新鮮的。“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于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么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蘇霍姆林斯基)
多營造一個兒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條通向心靈的途徑,在與孩子嬉笑游戲時,當你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兒童越會對你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案例: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