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結構游戲無論從材料、玩法還是在結構造型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塑料接插,金屬螺絲結構,等等,結構游戲的概念擴展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結構游戲無論從材料、玩法還是在結構造型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塑料接插,金屬螺絲結構,等等,結構游戲的概念擴展了。凡利用各種結構材料或玩具進行建構的活動都稱之為結構游戲。幼兒園常用的構造材料有積木、積塑、積竹、金屬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據結構游戲中運用的材料來確定構造游戲的類型,當然某種結構游戲往往不止用一種材料,我們在區分時不能絕對化。
1.結構游戲的種類
(1)積木游戲:用各種積木或其他代用晶作為游戲材料進行的結構游戲。積木的式樣很多,有大、中、小型積木,有空心或實心型積木,有動物拼圖積木等。這種結構游戲在幼兒園開展較早,也較為普遍。
(2)積竹游戲:指將竹子制成各種大小、長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們進行構造物體的游戲。積竹可構造“坦克、火車、飛機”,還可建“橋梁、公園”,構造出的物體同樣栩栩如生,富有情趣。我國南方盛產竹子,積竹游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3)積塑游戲:用塑料制作的各種形狀的片、塊、粒、棒等部件,通過接插、鑲嵌組成各種物體或建筑物模型。積塑輕便耐用,便于清潔。
(4)金屬構造游戲:以帶孔眼的金屬片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絲結合,建造成各種車輛及建筑物的模型。
(5)拼棒游戲:用火柴桿、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紙搓成紙棍等作為游戲材料,拼出各種圖形的一種游戲。
(6)拼圖游戲:用木板、紙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狀的薄片并按規定方法進行拼擺的一種游戲,如可拼擺動物的房屋、故事情節等畫面。傳統的七巧板就屬于這類游戲。
(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戲:沙土是一種不定型的結構材料,幼兒可以隨意操作,幼兒也可利用水、雪玩劃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戲。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結構游戲,在城市、農村都可以廣泛開展。
2.結構游戲的指導
(1)豐富和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印象
教師在日常活動中要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生活中的多種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稱、形狀、結構特征、組合關系與色澤特點。如樓房是有層次的,房頂有尖的、平的,也有圓的,橋梁是橋面和橋墩組成的,等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事物的認識。
(2)引導幼兒掌握結構造型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結構造型的能力
①識別與使用材料的技能引導幼兒認識結構玩具,識別結構元件的形狀、顏色、大小等特征,會選用結構元件去構造物體,會靈活使用材料。
②結構操作技能引導幼兒學會積木的排列組合(平鋪、延長對稱加寬加長加高圍合,蓋頂、搭臺階等),積塑的插接、鑲嵌(整體連接、交叉連接、端點連接、圍合連接等),以及穿套編織,粘合造型等技能。這是幼兒構造物體的基礎。
③設計構思能力引導幼兒整體構思構造計劃,使幼兒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構造活動。在構造實踐中能根據需要修改、補充,以取得結構成功。
④掌握結構分析技能使幼兒學會看平面圖紙,能把平面結構變為立體結構,會評議結構物。
⑤集體構造的技能引導幼兒在集體構造中學會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3)針對不同年齡的特點,具體地指導
小班幼兒對結構的動作感興趣,常常把結構材料堆起壘高,然后推倒,不斷重復,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他們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無目的地擺弄結構材料,只有當有人問他“你搭的是什么”時,他才會注意自己的結構物,思考“這是什么”的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對結構的物體加以命名。因此,小班應側重認識結構材料,學習初步的結構技能,穩定結構主題并建立結構游戲的規則,學會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簡單方法,養成愛護玩具材料的好習慣。
中班幼兒不但對動作過程感興趣,同時也關心結構的成果,目的比較明確,主題比較鮮明。因此應在進一步掌握結構技能的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共同構造,并能相互評議結構成果。
大班幼兒已有了較強的結構技能,目的明確、計劃性較強,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長時間的結構活動,合作意識增強。因此大班應側重引導幼兒開展參加人數多,持續時間長的大型結構游戲,并引導幼兒進一步美化自己的結構物。
【結構游戲的種類與指導】相關文章:
上一篇:還給孩子自由的藍天
下一篇:游戲過程中得到的啟示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