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一日的主要活動,教師只有在游戲中適時適度的給予幼兒指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指導結果。因此教師在游戲指導中應理順以下三種關系。
一、指導目標上——理順結果目標與過程目標的關系
指導的過程目標強調的是促進幼兒游戲過程中主體體驗的獲得,指導的結果目標強調的是促進幼兒整體發展的方向。兩種目標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過程目標的實施是結果目標達成的必要準備,而結果目標的達成則是過程目標實施的必然結果。良好的結果要靠良好的過程來實現,只有既重視結果目標,又重視過程目標,才能帶來良好的指導結果。
二、指導內容上——理順根本內容與基本內容的關系
游戲是幼兒自由自在的活動,其主題內容的產生、玩法步驟等都是幼兒自己決定的。但主題內容的產生受幼兒的經驗及其所處的環境制約。不同年齡、不同時期,幼兒游戲的主題內容顯示出極大的不同。因此,教師的指導內容不應落在游戲主題、玩法的主觀確定上,而應落在如何促進幼兒游戲內容的自發生成與發展上。這一根本性的指導內容必須通過幾方面的基本內容來實現:其一,情感方面的引導,主要激發并維持幼兒游戲的興趣;其二,能力方面的引導,主要啟發幼兒想象、創造,指導幼兒提高游戲技能,鼓勵幼兒友好合作;其三,品質方面的引導,主要鼓勵幼兒獨立自主、堅持到底等;其四,習慣方面的引導,主要引導幼兒愛惜物品等。理順指導的根本內容與基本內容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我們在指導活動中重視全方位的、整體的指導內容,從而打破傳統指導內容單一和狹隘的框框。
三、指導方法上———理順按需介入與間接指導的關系
按需介入與間接指導是游戲指導活動中教師必須遵循的原則,前者是首要原則,后者必須在堅持前者的前提下實施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為游戲是幼兒自主性極強的活動,當游戲順利時,不需要教師的介入;只有當幼兒遇到困難影響到游戲順利進行時,教師的介入才可謂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則。然而,教師按需介入并不等于適度指導。因此教師介入之后,還需進行間接指導,即以引導者、支持著及玩伴的角色融入幼兒游戲之中,使幼兒在無外在壓力的情形中受到指導、得到幫助、獲得滿足,由此推動幼兒游戲的自然發展。實際上,按需介入主要解決了指導的適時性問題,間接指導主要解決了指導的適度性問題。
【游戲指導中應注意的三中關系】相關文章:
上一篇: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下一篇:民間游戲之我見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