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繪畫是指引導幼兒依自己的意愿,運用自己選擇的繪畫方式主動表現自我,不斷創新的繪畫活動。三年多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在幼兒自主性繪畫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局限于傳授繪畫技能以及評價作品,而是應該體現在策劃、啟發和誘導等方面。因此,我們在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活動中應發揮的作用。下面以《畫音樂》活動為例,簡述教師在幼兒自主性繪畫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是如何體現的。
1.準備環節——明確教師角色,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策劃作用。
基于對幼兒自主性繪畫活動的理解和教師作用的定位,在研究實踐中教師嘗試通過適宜的活動形式,幫助幼兒整合經驗,促進其多感官、多通道經驗之間的轉化,從而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經過思考和討論,我們選擇了《畫音樂》的方式。《畫音樂》活動是指通過欣賞音樂作品,幫助幼兒加深理解音樂作品并鼓勵幼兒學會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圖形和線條的組合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借助音樂來促進幼兒繪畫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的原因有兩個:首先,音樂是一種藝犬的語言,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形象性.既能夠滿足幼兒情感表達的個體差異性又能對幼兒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其次,幼兒喜歡在邊說邊唱邊畫的過程中動手、動口、動腦,可以促進幼兒發展,同時也符合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
活動形式確定后,教師又對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再策劃。為了幫助幼兒逐步加深理解感受音樂作品內容,整合他們聽覺、視覺和空間知覺方面的經驗。促進各種經驗之間的轉化,使幼兒能深刻地認識周圍世界,教師初步考慮采用“聽”、“說”、“畫”三個教學環節實施畫音樂的活動。在“畫音樂”活動中,“音樂”是繪畫的基礎,“畫”是一種表現形式,引導幼兒深刻理解音樂作品本身是實施這項活動的關鍵一環。所以。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教師注重選擇韻律和節奏變化明顯、能表現一定場景和情節、能夠表達愉快情感體驗的音樂。在提問設計方面,教師利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將問題開放性逐步加深,激發幼兒的思考和想像,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使幼兒能夠整理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如,欣賞第一遍音樂后提問:你認為這是一首什么樣的音樂,聽完它有什么感受;欣賞第二遍音樂后提問:聽到這首音樂你想到了什么;欣賞第三遍音樂后提問:你又想到了什么,他們怎么了,結果怎么樣;欣賞第四遍音樂后提問:剛才你在聽音樂時可能想到了一個特別好聽的故事,在一個什么地方,開始怎么了,后來又發生了什么。結果怎么樣了等等。
2.組織環節——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和表現,鼓勵幼兒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多感官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聽:在與幼兒一起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恰當地使用了自己的表情,將自己對作品的欣賞通過體態表現出來,教師投入的表情和體態給了幼兒一種積極的暗示,把幼兒自然而然地帶到了音樂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中。另外,教師對幼兒的欣賞表現沒有過多地干預,減少了幼兒之間的模仿。教師創設較為寬松、開放的活動環境,為幼兒想像、創造提供了支持。
畫:在幼兒繪畫過程中,鼓勵幼兒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如,繪畫時,一個小朋友想畫青蛙,可是自己又不會畫,于是,就請教同桌的小朋友,可是他們兩個人比劃了半天也沒有成功。老師鼓勵他們,想想可以在哪里找到小青蛙的圖片。后來,這個小朋友來到了美工區去翻閱圖書資料,終于如愿以償。教師鼓勵性的語言指導,為幼兒平等交流、自主解決問題提供了支持。
【教師在自主性繪畫活動中的主導作用】相關文章:
上一篇:激發幼兒舞蹈興趣的實踐研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