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優良品質,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極為重要。因為只有從小充滿自信,才會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使個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很難想象一個自卑、懦弱的孩子會學習優異,日后會事業有成。
一、孩子的性格不同
教師與家長應對幼兒進行個別仔細的觀察,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例如:在孩子的穿著方面,斯特娜夫人建議不應讓幼兒穿姐姐或哥哥穿過的衣服,即便家境不佳,最好也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會嚴重的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父母和教師都應當信任孩子,為了使孩子能自重、必須信任他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受到別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許干這個、不許干那個,還不如信任孩子,耐心的說服他們更為有效。教師對學生寄予某種希望時,不知不覺中給予肯定和鼓勵,日積月累,學生產生了對教師的信賴,覺得自己不能得到老師的賞識,對自己要求更高了,師生之間在彼此交往中發生微妙的變化,產生了一種默契,學生的潛力一點點挖掘出,自信心隨之建立,認為自己能行,能做好。主動去摸索嘗試更難的課程,因而提高了學習成績。
三、不要講有害于孩子心靈健康的故事
故事對于孩子的童年生活,影響很大,而且基本成為童年生活的一部分。用可怕的故事嚇唬孩子,會使孩子變得歇斯底里或精神錯亂。因為恐怖是人的天性,即使不嚇唬,孩子也怕黑暗等等。因為不應當用可怕的故事嚇唬孩子,應當使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孩子信任父母,父母說的話他們都信以為真,所以,只要父母注意引導,孩子就不會怕黑暗等。
四、自信心生長于成人積極鼓勵的話語
嬰兒剛出生是個對外界渾然不知的小生命,不能區分自己與玩具,他們時常抓破自己的臉,咬啃自己的腳,漸漸的將自己與外界分開了,但還是“你”“我”不分,不知深淺,應鼓勵幼兒多試一次,杯子打碎了,安慰孩子下次放穩“沒關系”,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粗暴的批評。否則孩子一糟到失敗的體驗,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與羞愧之感,覺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畏手畏腳。處處懷疑自己的能力,長大后會謹小慎微。
五、施展才能方自信
如果說自卑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和對人生使命的失望,那么自信就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是對人生使命的確信與執著。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培養幼兒一技之長,樹立卓越目標,恰是獲得自信的最重要的條件,
一個人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體會到經過努力獲得成功,才會感到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可是在現實中孩子們往往被剝奪了這樣的體驗。自尊、自信、子強不息的“三自”教育就是把尊重放在首位,強調自信在成材過程中的作用,自尊、自信紡能自強不息........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自尊心】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