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小幼兒間打打吵吵事件的發生,我經常教育他們,有事告訴老師,老師會幫你們解決的。于是,幼兒成天“老師、老師”喊不停,芝麻綠豆小事都要向我反映。有的幼兒還把這些芝麻綠豆小事告訴父母。而有些父母,也會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到幼兒園,在老師作了“一定去解決”的保證后還覺得不放心。
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為什么不能讓他們自己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呢?對,讓他們自己來當“調解員”。
首先,我讓幼兒明白同伴之間發生了小矛盾應學會自己解決的道理。我把一些傳統的禮讓故事稍加改動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學習解決矛盾的方法。
接著,我讓幼兒當“助理調解員”。每當幼兒發生糾紛,我把當事人叫到面前,先讓幼兒和我一起聽當事人介紹情況。然后一起分析誰對誰錯,再讓當事人自己去解決。最后,老師對當事人的行為和解決辦法加以總結分析。有必要的話,我還及時和家長溝通,向他們表明我的看法,征求他們的意見,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后來,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做“調解員”。幼兒具備了一些初步的解決糾紛能力以后,再遇幼兒之間發生小矛盾,我一般不直接介人,而是鼓勵幼兒自己去解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驚喜地發現,幼兒之間雖不時有小矛盾發生,但動手打人等行為卻在減少。幼兒在當好“調解員”的同時,不僅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學會了謙讓與寬容,真正懂得了怎樣與同伴友好相處。
【讓幼兒當“調解員”】相關文章:
• 重視幼兒的挫折教育
• 如何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 把愛種進幼兒心中
• 淺談托班入園初的環境創設
• 踏入社會第一步——淺談在幼兒園中開展社會性教育
• 淺談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 在社會學習中培養幼兒的自主、交往能力
• 德育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
• 淺談幼兒合作精神的培養
•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 幼兒社會性發展在科學教育中的體現
• 如何培養幼兒友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