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很重視幼兒園的開放日活動,平日里孩子的在園表現也只是從孩子的只言片語中獲得,到了那一天總算有了近距離觀察的機會。在這里,我想從園方的角度,為大家提供幾點建議,讓家長在開放日那天有的放矢,取得更大的收獲。
開放日前,做好預習
1.詳細了解幼兒園此次開放日活動的流程,比如有哪些集體活動、親子活動,做到心中有數。
2.根據幼兒園的安排作相應準備,比如當天有親子運動會,家長穿運動裝就比較合適。
小貼士:
開放日前晚,不要對孩子過分渲染第二天的活動,比如“明天你要好好表現哦”、“明天媽媽要去看你上課,看你究竟有沒有聽老師的話”,以免孩子過于興奮或緊張。
開放日中,觀察有門道
首先,觀察幼兒園和老師。幼兒園對半日活動各個環節的設計其實體現了這個幼兒園的辦園風格、理念;室內、室外環境的布置透露出幼兒園的整體氛圍;集體活動中老師對孩子的組織和調動能看出老師的教學能力、教育方法、個人風格等綜合素質。開放日,首先是幼兒園向家長開放,一個有心的家長會默默地打量這些無聲的信息。
其次,對孩子進行全方位觀察。“了解孩子的在園表現”,這句話有些籠統,可以拆分為從孩子的生活衛生習慣、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各方面進行考察,比如吃飯是否挑食、磨蹭;玩具玩好后是否主動歸位;老師的指令能否聽懂并執行;游戲時,是否積極投入,和同伴相處是否融洽;教學活動中,接受和反應能力如何……這些都是開放日中觀察的細節。
第三,看孩子在群體中的反應和表現。從我們對家長的觀察來看,開放日當天家長在意的有兩點,一是孩子的個體表現,比如發言是否積極,表現是否出眾;二是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程度。幼兒園和家庭不同,它是一個集體環境,最能體現出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建議家長多從“孩子是群體中的一員”的角度去觀察,比如看他在班上有沒有同伴,是常常一個人玩,還是三五成群;與同伴交談和互動中出現了矛盾是如何解決的;在集體環境中的情緒如何,是主動參與型還是被動服從型;活動時是快樂開放的還是謹慎的,這些情況是平時在家中觀察不到的,正好趁著開放日詳細了解。
開放日后如何與孩子、老師溝通
1.及時向孩子反饋你對他在園表現的肯定。開放日結束的當晚,孩子就期待爸爸媽媽聊聊自己的表現,你可以說“媽媽看到你聽故事時很認真”,“你還幫別的小朋友拿東西,這是友好的表現”,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時刻關注他,并看到他的進步,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
2.記錄下在開放日中發現的具體問題,便于日后和老師溝通。開放日當天,老師往往比較忙碌,不可能和每位家長作深入交流,建議你記下在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或接送孩子的間隙同老師面談的方式向老師咨詢。
重要提示:開放日,別忘了自己的行為要得體
開放日,家長是參觀者,需遵守觀摩的秩序;你在觀察孩子的表現的同時,孩子也在觀察你,他也希望爸爸媽媽行為得體,得到同伴和老師的認可。建議你做到:
安靜觀察,不在教室里隨意走動、頻繁出入,手機靜音,照相時盡量不使用閃光燈,尤其是在集體教學活動中。
不打擾孩子的活動和老師的教學,千萬別當場指責孩子“剛才你怎么不舉手回答問題呀”,“你反應怎么這么慢”,這樣既不尊重孩子也不尊重老師。
積極參與老師策劃的親子活動,表現活躍、落落大方,為孩子做表率。
【幼兒園的開放日,家長智慧應對】相關文章:
• 幼兒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分析
• 如何創建幼兒園物質文化
• 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
• 淺談農村幼兒園的特色建設
• 民營幼兒園的高價生存之道
• 幼兒園特殊體質幼兒的管理
• 運用幼兒園網上資源庫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 淺議幼兒園課程改革
• 幼兒園情境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 幼兒園“生存”課程模式探討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方法之我見
• 幼兒園活動區教學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