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推動事業單位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途徑,賦予事業單位獨立的法人資格,促進了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本文簡要講述了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的內容以及發展歷程,論證了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關鍵詞: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獨立法人,合法權益
引言:事業單位制度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市場經濟不能相適應。國務院于1998年提出建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已經完全完成,賦予事業單位獨立法人資格,促進事業單位的市場化。
一、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制度
1、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制度內涵
根據《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以及《民法通則》中的有關規定,依據中共中央中發[1993]7號文件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辦發[1996]17號文件中的有關要求,我國建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制度。這一制度是對各類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包括了管理的法規、政策、主體、客體等方面的具體內容。
國務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和縣以上各級地方政府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按照相關規定,采用統一領導、分級登記管理的形式,管理社會上的各類事業單位。各級登記管理機關有權要求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和其他規定申請登記、接受起管理,有權對違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事業單位進行處罰;另一方面,登記管理機關也有義務,保護經核準登記的事業單位與登記有關的合法權益。事業單位有權申請登記,要求登記管理機關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并可以對登記管理機關以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提出申訴;另一方面,事業單位有義務配合登記管理機關對其單位的登記相關事項的管理。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對事業單位的登記管理主要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登記管理方面,受理申請、審查、核準、發(繳)證書、公告等;監督管理方面,提交年度報告、審查事業單位等基本形式。其主要管理內容如下:辦理事業單位的設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審查事業單位的年度報告,保護事業單位與登記事項有關的合法權益,監督事業單位按照登記管理規定開展活動,處理違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及相關規定的事業單位行為等。
2、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的發展歷程
1998年,國務院令第252號發布,確立事業單位的社會主體資格,開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2000年,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統一部署,全國實施統一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事業單位登記走上正軌。2004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第411號令,修改《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第五條第一款,9月8日中央編辦下發《關于施行國務院第411號令有關問題的通知》,9月下旬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發布《關于開展事業單位網上登記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與2005年全面啟動事業單位網上登記管理工作,2005年4月15日,《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與2006年1月1日在各省市自治區貫徹實行,至此全國統一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全部完成,
二、建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1、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事業單位是我國特有的嚴重社會組織,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深,缺乏生機活力,行政化傾向嚴重,效率低下。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推動事業單位的社會化,必須實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加快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途徑。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賦予事業單位獨立的法人資格,使事業單位能夠獨立自由的在市場中活動。對事業單位進行宏觀控制,加快事業單位的自主經營。
第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推動黨政機關精簡機構、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事業單位通過登記獲得獨立的法人資格,與其主管部門分離,有利于精簡機構,減輕黨政機關的負擔,促進黨政機構發展。
第三,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事業單位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改革最重要的是賦予事業單位自主權和法人資格,保障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中的合法權益。
第四,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減輕財政負擔的有效辦法。我國事業單位隊伍龐大,國家財政負擔過重。而采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賦予了事業單位自主權,事業單位有權利獨立開展經營活動,有其明確的業務范圍。事業單位自主權會極大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可以發揮事業單位的優勢,增加營收,無疑會極大地減輕財政負擔。
第五,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保護事業單位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規范了事業單位的行為,對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管理,同時也保護了事業單位與登記有關事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2、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的作用
按照相關條例規定,實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確定了事業單位的法人地位,加強了對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規范其行為,保護其合法權益,推動了事業單位的社會化進程。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三個作用:
第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準入制度。事業單位的改革是大力推進事業單位的社會化。建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核準法人資格,使事業單位獲得進入社會的合法憑證,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大力推動了事業單位的社會化進程。
第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保障制度。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實行以前,事業單位不具備法人資格,束縛了事業單位的發展,急需獨立的法人資格,解放束縛,促進其發展。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不僅賦予了事業單位獨立的法人資格,更為其提供了一個保障途徑,保護事業單位與登記有關事項的合法權益。
第三,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檔案制度。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對事業單位依法進行登記、變更、監督管理,形成了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文字資料,是一份完善的事業單位管理檔案。這一檔案制度的建立,為社會公眾查詢提供了方便,也是涉及事業單位有關訴訟時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
結語: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一方面規定了事業單位的義務,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事業單位的合法權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賦予事業單位獨立的法人資格,擴大了事業單位的自主權,極大地推動了事業單位的社會化進程,有利于事業單位的合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顯濤,劉延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是發展的載體[N].干部人事月報,2001,(2):21.
[2] 康永利.事業單位的登記管理制度與法人治理結構運行機制的一致性[J].河北企業,2012,(12):49-50.
[3] 范秋平. 建立各類事業單位統一登記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4,(8):36-38.
[4] 魏愛英.加強烏海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建設的探索[M].內蒙古大學,1-11.
【建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