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彩豐富的活動內(nèi)容 (一)小班活動:一起做撥浪鼓 所需材料:薯片罐、珠子、紙、雙面膠、線、彩色筆、粗吸管、刀、剪刀。
制作步驟:
1.家長和孩子共同商量,用剪刀在薯片罐上剪出合適寬度的罐子作為撥浪鼓的鼓身。
2.將紙剪成兩個圓形紙片,寬度略寬于薯片罐的橫切面。
3.幼兒用彩筆在圓形紙片上裝飾了漂亮的圖案,此時家長可在切割好的罐子兩邊戳出對齊的小洞,穿上繩子,在里面打上結。
4.幼兒在繩子的另一端穿上珠子,打上結,防止珠子脫落下來。
5.在罐子上再用剪刀剪一個稍大些的洞,插入粗吸管,作鼓的把手。
6.將幼兒裝飾好的圓形紙片用雙面膠貼在罐子的兩邊,撥浪鼓即可做好。
(二)中班活動:鈴鼓集體舞:青春舞曲
玩法:
1.幼兒表演,家長熟悉表演動作。
2.請家長回憶幼兒表演的動作有哪些,并且進行適當?shù)木毩暋?
3.家長和幼兒一起合作探索,什么時候轉圈,什么時候交換。
4.家長和幼兒共同進行表演。
(三)大班活動:協(xié)作尋鼓
材料:搭積木10塊,椅子20張,小筐4個,各種鼓若干。
玩法:將家長和幼兒分四組游戲,每組有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組成,游戲開始時,用兩塊大積木分別搭橋,家長和幼兒雙腳踩上面,以過河方式前進至椅子搭成的小橋,兩人過完橋后,家長撿鼓,幼兒拿簍子并和家長一同撿,全部撿完方可以返回,最先返回者獲勝。
二、多渠道的活動來源
“鼓趣”親子活動是將“鼓趣”與親子游戲巧妙結合。活動內(nèi)容的生成并不是老師單方面的設計,而是捕捉多渠道的信息根據(jù)幼兒的活動需要自然生成的。
1.源于家長的智慧:中班的“鼓趣”親子集體舞“和爸媽一起跳舞”源自于孩子回家把在幼兒園跳的集體舞:“青春舞曲”表演給家人看,媽媽心生想學的愿望和興致。便建議老師在動作中加入鈴鼓的敲打和隊形的變化,教師采納了意見,于是巧妙生成了此活動。
2.源于幼兒的需要:小班活動中利用薯片罐來制作立體的撥浪鼓,其中一些剪斷、挖空的技能小班孩子無法獨立完成,而引入家長的參與能恰到好處彌補其在技能的欠缺,也能幫助幼兒充分認識和了解撥浪鼓,親子活動能有助于雙方相互補充和學習,共同去商量,一起去探索制作的方法,因此就生發(fā)出“和爸媽一起做撥浪鼓”的活動。
3.源于娛樂節(jié)目:受到在大家都熟知的娛樂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中有過一個“蘿卜蹲”游戲的啟迪,便有了“小鼓蹲”的親子游戲,幼兒和爸爸一起玩游戲更是其樂融融!
三、多元化的互動形式
1.介入式:在“鼓趣”活動中當孩子力所不能及或有了疑問時,家長及時介入,利用各種資源給予孩子全力的支持與幫助。例如:小班的親子活動“小兔玩鼓”需要幼兒跟著鼓點的節(jié)奏學小兔跳,這時家長的介入就尤為重要,家長可根據(jù)幼兒跳的情況來敲擊鼓點,也可變換鼓點讓幼兒改變跳的頻率,增加活動的樂趣。
2.指導式:以家長為主,由家長事先設計并在指導時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控制活動的進程,通過活動傳授新的規(guī)則和玩法。如:大班的“小鼓蹲”的活動是以家長為主的活動,首先,活動提議和想法是家長結合“蘿卜蹲”改編而來,在過程中,家長逐漸增添了更多的鼓,以增加難度,調動幼兒接受新挑戰(zhàn)。
3.合作式:家長參與正在進行中的活動,由幼兒控制整個活動的進程,成人只配合幼兒的活動作出反應,并適時給幼兒提建議。如:中班的親子集體舞“青春舞曲”是幼兒教
舞蹈的基本動作和規(guī)則,再親子相互配合完成的
舞蹈。
4.平行式:家長與幼兒一起游戲時,用示范的作用去影響幼兒。如:大班親子活動“夾鼓繞障礙跳”。家長和幼兒面對面站立,幼兒雙腿夾鼓繞障礙跳,跳至對面的家長處,大人再雙腿夾鼓將鼓運送回來給下一個幼兒。通過競賽性的游戲,家長幼兒共同完成,體現(xiàn)合作,樹立榜樣。
四、多層面的活動價值
1.讓課程內(nèi)涵更豐富
“鼓趣”課程是我園的特色課程,以往多以集體、游戲、區(qū)域活動的形式展開,此次親子活動的嘗試,讓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的投入和孩子們的開懷,輕松、愉悅的活動形式與“樂學”、“趣玩”的“鼓趣”課程理念非常契合,這樣利于充分挖掘了家長的各方面的資源為課程所用,使得課程的內(nèi)涵、組織形式、資源利用得以完善。
2.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
開展的親子活動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了孩子成為了主人,沒有成人的包辦代替的現(xiàn)象,孩子們化身為小老師,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大大地激發(fā),讓家長和孩子們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現(xiàn)了孩子是活動的主體。
3.讓家長成為孩子的伙伴
我園的“鼓趣”親子活動中我們看到了成人與孩子像玩伴一樣,一起跳舞、一起商討如何戰(zhàn)勝對手,如何去合作完成一個作品,孩子和父母在彼此的眼中是游戲的陪伴、是合作的伙伴,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尊重。
幼兒園結合“鼓趣”課程的建構,通過“鼓趣”親子活動的開展讓家長獲得正確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并將觀念和方法融入到與孩子的相處之中,真正做到幼兒園的課程理念與家庭教育的“同步”融合,進而讓幼兒得到全面、立體、豐富的發(fā)展,而這種發(fā)展是我們開展“鼓趣”親子活動的根本目的。
【淺析幼兒園“鼓趣”親子活動的開展】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怎樣“藝術”地批評孩子
• 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
• 幼兒園教育如何與生活相融合
• 幼兒園生活化德育的實踐研究
• 幼兒園教學也要重視備課
• 全世界最可愛的幼兒園
• 你喜歡什么樣的幼兒園老師?
• 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中的運用分析
• 新建幼兒園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初探
• 在幼兒園,與孩子們的那些事兒
• 幼兒園發(fā)展規(guī)劃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