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 你孩子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家里對孩子的如廁訓練過早,并且過于嚴格,孩子一“出錯”就會受到指責甚至懲罰,孩子還沒有準備好自主大小便的時候,被強行要求自主。來信說孩子一年前已經結束如廁訓練,當時他才1歲多,對于男孩子來說的確為時過早。孩子出于恐懼心理,強迫自己控制便意,然而一旦到了一個比較放松自由的地方,他的控制能力馬上恢復正常狀態,這個正常指的是他還不能控制大小便,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走完應走的過程。
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在給孩子充足關愛和自由的幼兒園,很多在家已經自主大小便的孩子突然出現“退化”現象。如果是這種原因,就讓孩子回到紙尿褲時期,彌補過去一年錯過的正常路程,讓他按照自己的發育時間表來決定什么時候可以完成如廁訓練?赡苣銈冃枰葞讉月,也可能幾天就夠了。
第二種可能是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比較嚴肅,孩子害怕老師,不敢告訴老師自己要上廁所。也可能老師過于關注孩子的大小便情況,讓孩子比較緊張,總是覺得自己要大便。那么你需要跟老師多溝通,讓老師換一種方式和態度。當然你們需要從老師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如果孩子不能控制排便,對于老師來說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從來信透露的信息分析,你們平常對孩子可能比較嚴格,不允許他“犯錯誤”(不僅僅是大小便,也包括生活其它方面),所以他在做了“錯事”,比如把大便拉到不應該拉的地方時,會因為害怕受到斥責和懲罰而大哭,會因為不能夠坦然面對這次“事故”而拒絕換褲子――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如果不換褲子,就說明沒有發生“壞”事情,或者這件事不是他做的;而換褲子,則等于承認自己做“錯”事了,是“壞”孩子。
看得出來,孩子平時在家里承受的壓力蠻大的,現在突出體現在大便問題上。一般來說,一個人承受了某種壓力,可能在當時、當事不會表露出來,卻會在其它時間和方面把這個壓力宣泄出來,如果總是悶著,人就會生病。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本來就很小,所以更容易找一個出口宣泄出來。人受壓之后,首先影響的就是他的消化系統,曾有科學家將我們的消化系統比作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孩子更是如此,壓力使得他首先不能控制大小便。
建議你們先把孩子接回家,讓他多放松,不要給他施加做“乖孩子”的壓力,也不要讓他進行任何書本知識的學習,放手讓他做自己,給他成長的空間和自由。你們改變了態度,他的行為也會隨之改變的。
【上幼兒園后,兒子大便失禁,怎么辦】相關文章:
• 孩子鼻炎怎么辦?
•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下雨了怎么辦
• 小班消防安全活動:著火了怎么辦?
• 寶寶愛打小報告怎么辦?
• 中班健康活動:《迷眼了怎么辦?》
• 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怎么辦
• 寶寶很好動家長怎么辦
• 小班健康ppt:感冒了怎么辦?
• 對幼兒園有“恐懼感”怎么辦
• 小班健康PPT課件《生病了該怎么辦》
• 要給寶寶換幼兒園怎么辦?
• 大班安全教育ppt課件:扭傷后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