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009-5519(2007)12-1887-02 中圖分類號:R18 文獻標識碼:B 2006年9月13日上午11時,蒼南縣春秋幼兒園晨檢發現3~4例幼兒出現發熱、腹瀉癥狀。9月14日經蒼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樣檢驗,22份患兒糞便標本中有18份檢出志賀菌(宋內氏),證實是一起細菌性痢疾暴發疫情。現將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個案調查:制定統一的調查表格,對每1例暴露者進行逐項登記。
1.2 實驗室檢查:對每個調查對象采集肛拭樣、糞便、嘔吐物作細菌培養分離鑒定,同時對腹瀉患兒可疑污染環境及可疑污染食品采樣作細菌學檢查。
1.3 診斷標準:根據GB16002-1995《細菌性痢疾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依據流行病學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診斷。
2 結果
2.1 基本概況:2006年9月11~17日,蒼南縣春秋幼兒園菌痢爆發,該幼兒園為所有幼兒(全托幼兒和半托幼兒)和為教職員工每日提供中餐和點心,共暴露人口406人(其中包括教職員工30人),發病120例,罹患率為29.6%,帶菌者10例,感染率為32%,培養分離出志賀菌86例(有癥狀者76例,帶菌者10例),另外臨床診斷病例44例,共計130例。該幼兒園使用自來水和備有蓄水桶箱,在水壓低時會啟用二次供水,每個教室內設有飲水機(內加冷開水)供師生使用。疫情發生后,幼兒園的食品已全部清理,無法進行采樣檢驗。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時間分布:發病最早為9月11日,最晚為9月17日,平均潛伏期為1.32天,發病從9月13日0時開始增多,到9月14日17時59分共發病106例,占88.33%。見圖1。
2.2.2 人群分布:男66例,女64例,年齡4~55歲;120例患者中托幼兒童116例,教職員工4例;10例帶菌者中托幼兒童2例,教職員工8例。患者否認有飲生水史。見表1。
2.3 臨床特征:120例患者起病急,多數以高熱為首發癥狀,隨后出現嘔吐、腹痛、腹瀉,腹瀉多者日達30余次,以3~10次居多,占70.8%,腹瀉多數呈黃色水樣,部分患兒有里急后重表現,嘔吐物主要為胃內容物。
2.4 實驗室結果: 水箱內的水樣檢驗共3份,未檢出志賀菌;飲水機水樣未檢出志賀菌;兒童的餐具采集17份,檢出陽性1份。
3 討論
細菌性痢疾是一種潛伏期短,傳播途徑廣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易在易感人群中通過飲水和食物等進行傳播。托幼機構等集體供餐單位,由于人群密集,如不加強衛生管理,落實飲食、飲水及日常衛生制度,容易導致細菌性痢疾等急性腸道傳染病暴發流行。調查表明,本幼兒園此起事件是由一次同源暴露引起的菌痢暴發疫情,傳播因素可能為食物。此起疫情提示,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供餐單位須建立健全和貫徹執行各種衛生制度,落實各種預防性消毒措施;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督促指導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全體師生飲食衛生和飲水安全;同時學校和托幼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健康宣傳,提高全體師生的防病意識,共同參與防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綢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和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收稿日期:2007-03-06
【一起幼兒園細菌性痢疾暴發疫情分析】相關文章:
• 一起幼兒園細菌性痢疾暴發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