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游戲是民間創(chuàng)編并在民間代代傳承的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寧波作為一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具有濃郁鄉(xiāng)土特色、趣味性、就地取材,且易學、易會、易傳的民間游戲。根據幼兒好玩、好動、好模仿等的心理特點,我深入挖掘、篩選、整理,選取適合幼兒的民間游戲,開展了一系列民間游戲活動,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逐步構建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
關鍵詞:兒童民間游戲 園本課程 鄉(xiāng)土資源 因地制宜
一、構建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的價值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民間游戲是勞動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并代代傳承的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娛樂性。其價值主要體現在:
1.多元智能與民間游戲的完美融合
以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引導,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獨特的學習方式,靈活地將多元智能培養(yǎng)融入到幼兒喜愛的民間游戲中。在游戲中,幼兒擴大了知識水平和視野,身體得到了發(fā)展。也進行社會交往、合作、自制力、抗挫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形成了積極主動、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樂于創(chuàng)造的良好品質。[1]
2.文化認同與民間游戲的有機結合
民間游戲反映了當地人民對生活和社會的認知,承載著本土的歷史與文化,在民間游戲過程中,幼兒不但獲得了輕松愉悅的體驗,而且接觸和學習了本土文化,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鄉(xiāng)土文化的熏陶,從而激發(fā)兒童對鄉(xiāng)土生活乃至文化的關注與熱愛,增強文化認同感。
3.經費緊缺與優(yōu)質教育的有效緩和
當前幼兒園的教育經費普遍比較緊缺,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間游戲課程能較好地解決這一矛盾。民間游戲課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的、低結構的鄉(xiāng)土游戲資源和材料,有效地降低了幼兒園的辦園成本,使得幼兒園課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二、構建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的原則
構建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要念好“土”、“趣”、“適”、“靈”四字經。
1.“土”,即本土性
不同的民族、地區(qū)都有各自的兒童民間游戲,因此要選擇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間游戲。民間游戲的內容往往是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戲中所配有的
兒歌一般都是當地的方言,這些都使民間游戲具有本土化的特點。如“點點呦呦”、“踢踢板板”等具有特色方言的說唱民間游戲,深受幼兒的喜愛。
2.“趣”,即趣味性
趣味性是兒童游戲的生命。民間游戲內容趣味性強,形式自由,有一些帶有明快節(jié)奏的
兒歌,幼兒可以邊玩邊唱,幼兒被民間游戲的無限樂趣深深吸引。很多民間游戲正是因為其本身具備的濃厚趣味性才得以代代相傳。因此,能使幼兒產生愉悅的情緒和體驗,是選編民間游戲時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
3.“適”,即適宜性
代代相傳的民間游戲生命力十分強大,游戲內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適宜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兒童。但有些民間游戲隨著時代的變遷,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后性,有的一些民間游戲還存在不符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甚至不利于兒童安全的內容。因此,民間游戲的選擇、組織,都應該以幼兒的先是需要為出發(fā)點,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
4.“靈”,即靈活性
民間游戲的材料簡單易備,大多來自大自然,如石頭、瓦片等一些廢舊物品。這些原始、自然的材料,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又可促進幼兒自然天性的發(fā)展。同時,游戲往往不受時間、空間、人數、場地等條件的限制,只要幼兒有興趣玩、想玩,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她們就能三五成群自由地玩上五分鐘、十分鐘。
三、構建民間游戲課程
1.碎片化游戲:零散時間中的民間游戲
幼兒在園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但是一日活動中有許多零散的時間,如:來園以后、離園之前、飯前飯后等都屬于環(huán)節(jié)過渡中的零散時間,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玩具鞋帶方便的民間游戲穿插在零散實踐中進行。如“穿線繃”、“石頭剪子布”、“東南西北”等。這樣不僅使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提高了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質量,也減少了排隊等待的時間,很好地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2]
2.阿拉大講堂:傳承文化,說學唱游
將傳統(tǒng)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中,作為重要的實施形式,應該充分發(fā)揮集體教學的優(yōu)勢和作用。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要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情況,選取適宜于幼兒發(fā)展的民間游戲。同時,幼兒園可以通過一系列園本教研活動,探討民間游戲與課程的融合、與其他游戲的融合,在學期計劃和周計劃中做出安排,并落實到一日活動計劃中。
(二)打造經典區(qū)域:玩轉智慧,鄉(xiāng)土拾趣
依據《指南》中所指出的“游戲是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的精神。篩選部分適合投放到區(qū)域中的民間游戲,讓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讓幼兒在自發(fā)、自主、自愿地與同伴游戲和與材料的互動中提升能力,增加智慧。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設一個固定的游戲區(qū)域“玩具博物館”,鼓勵幼兒開展民間游戲,如穿線繃、吹泡泡、鐵皮青蛙、挑棍兒等。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游戲和活動情況,不斷調整投放的材料,使區(qū)域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和特點,不斷豐富和深化區(qū)域活動。[3]
。ㄈ┗忑g戶外時光:民間游戲,釋放于行
讓各個年級段的幼兒走出教室,寬闊的場地,親密的接觸,讓孩子展現天性,增長知識、鍛煉體魄、激發(fā)親近自然的情感。在摸、爬、滾、打中,感受最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孩子們在自主、自愿、自由的民間戶外混齡游戲過程中感受了民間混齡游戲的自主與合作的快樂,使民間游戲真正成為幼兒快樂的源泉。
活動1“跳竹竿”
活動流程:欣賞哥哥姐姐跳竹竿――哥哥姐姐領跳――自己學著跳
活動2“滾鐵圈”
活動流程:用鐵鉤帶動鐵圈連續(xù)滾動――與哥哥姐姐一起比賽看誰的鐵圈滾得遠
活動3 “斗雞”
活動流程:觀看哥哥姐姐玩斗雞――和同伴一起自由斗雞――挑戰(zhàn)哥哥姐姐
實踐證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游戲課程喚起了幼兒的游戲精神,愉悅身心的民間游戲激活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幼兒的游戲內容。我們將繼續(xù)探索如何進一步有效地利用各種民間游戲資源,讓民間游戲重放光彩,把民間游戲滲透到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與其他領域、一日活動自然融合,讓幼兒自由自主地在民間游戲中獲得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雯倩.李珊擇.置于生活視野下的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建構.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7-8).
[2]朱淑君,民間游戲[M] .安陽:海燕出版社,1997;2.
[3]曾慶會.民間兒童游戲發(fā)展困境探析[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3月.
【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的構建】相關文章:
• 幼兒園民間游戲課程的構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