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是幼兒園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用具,教具準備是否充分、運用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具可分為自制教具和專業教具,這兩種教具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必然的差別,主要取決于教具使用的過程,即教師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具,教具的作用是否完全發揮了出來。因此,分析教具使用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具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裝飾觀賞,輕探究操作
很多幼兒園鼓勵教師大膽創新,廢舊利用,常常把制作教具視為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甚至在檢查評估教師工作時,將教具制作作為重要的考核項目,要求教師制作教具時不僅要創意獨特,構思巧妙,還要制作精美,利于教學。按照這種標準,很多教師為了達到上級要求,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教具制作方面,至于做好的教具是否真正起到了啟迪幼兒智慧,激發幼兒想象力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這些看似精美的教具確實達到了吸引眼球、賞心悅目的作用,但其操作價值往往比較缺乏,有的僅僅就是為了觀賞和裝飾,發揮不了幼兒動手探索,進一步探究和發現的作用。這樣的教具其利用率是比較低的,往往變成了擺設,很難發揮教具應有的功用。
(二)教具呈現時機不恰當
教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在恰當的時機呈現給幼兒,在合適的機遇給幼兒以演示,在關鍵的環節讓幼兒動手探究,這樣才能使教具得以充分利用,顯示其輔助教學的功能。但在觀察教師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學活動之前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具,其利用時間非常有限,呈現教具的時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語言活動中,教師準備的手偶、頭飾等物品,在導入環節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呈現3~5分鐘后,便不再會出現。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準備的“磁鐵娃娃”教具,僅在教師示范的環節給幼兒進行了演示,其后便不再呈現該教具,幼兒沒有進一步探究的機會。諸如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其實,一種教具在一節教學中是可以反復被利用的,只要呈現時機恰當,不僅不會使幼兒厭煩,還能更進一步激發其求知欲。
(三)教具數量、種類過多或過少
許多教師認為,一節教學過程中,準備的教具種類數量越多越好,能起到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幼兒興趣的作用。其實,教具數量種類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教具功能的發揮。數量種類過少,教學過程單一,缺乏趣味性;教具種類數量過多,又會使幼兒應接不暇,陷于混亂。教師忙于呈現每種教具,不能深入利用每件教具。因此,準備多少教具應視具體教育內容和幼兒實際情況而定。教具較少,但在恰當的時機呈現給了幼兒,并引導幼兒進行了操作和探究,這樣也能達到預期教育效果。
(四)流于形式,利用率低
教具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采用的一種工具或手段,利用教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教具的使用有時卻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很好的利用效果。有些教師認為,幼兒園教育不同于小學教育的關鍵就在于要多利用各種花哨的教具來教學,因此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用到教具即可,至于其適用性如何、效果怎樣便不多加考慮了。基于這種思想,對教具的使用僅僅是蜻蜓點水,點到為止,談不上教具的適用性、適宜性、科學性,以及使用效果等方面。
二、影響教具有效使用的因素
(一)“教具觀”狹隘
“教具觀”是教師對教具所持有的看法和觀點,有什么樣的“教具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具利用方式。很多教師把教具理解為“教學過程中用來輔助教學或提高教學效果的物品或工具”。堅持這種觀點的人,只看到一些“物”的東西,例如教科書、實物、標本、圖表、模型、幻燈、錄音機、錄象機等。而從廣義上來說,完全可以把教具看成教育手段,從教育手段的角度來審視周圍環境中的教育資源,只要能夠起到手段作用的東西,都可以當作教具來使用。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具應該是無限豐富的,而那些“物化”的教具只是教育手段中的一小部分。教師應擴展眼界,從教育資源的視野去看待教具,必然會有更大的教具選擇范圍,其使用方式也將變得無限多樣。
(二)沒有很好把握幼兒教育規律
教具怎樣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這是需要教師不斷去探究的一個問題。而探究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很好地把握幼兒教育的規律。如,兒童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發展階段、動手操作方式、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維模式等等。只有對這一系列問題理清摸透,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幼兒學習特點,不失時機地利用好一切教育資源,使兒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尤其是新手教師,往往對幼兒教育的規律難以真正理解和把握,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具使用不充分,呈現時機不恰當,利用率不足,沒有真正發揮教具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
(三)缺乏制度保障
很多幼兒園缺乏教具使用方面的規章制度,有些幼兒園雖然制定了教具管理制度,但卻沒有怎樣利用教具的條款,這使得教師對教具的使用隨意性比較大,想用則用,不想用則不用,想怎樣用都由教師個人意愿決定。這就導致教具的使用情況完全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準則。因此,應當從制度上對教具的使用加以保障,雖然不必對教師使用教具的行為規定的很細、很死,但卻有必要對其使用方式進行合理規劃,使教師在利用教具時從盲目隨意的狀態中得以解脫,更好地獲得教具使用方面的指導。
三、有效使用教具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優化選擇
教師應在每次開展教育活動前,認真考慮教具使用的問題,真正做到合理安排,優化選擇。要認真篩選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兒童發展特點相適應的教具,全面考慮教具的呈現方式、演示時機、幼兒操作過程等問題。在教具種類和數量上做到多而不亂,少而不單。認真研究每種教具的使用方式、性能特點、適宜程度等。真正做到選擇的教具不是最貴的、最美的、最復雜的,而是最智慧的、最合理的、最便于幼兒探究的。
(二)適時呈現,科學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對選好的教具加以合理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教師應對每種教具進行合理規劃,什么時候呈現哪種教具,如何進行演示和操作,安排多長時間由幼兒自己探究,如何進行科學的引導等等問題都是需要教師全面考慮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具的使用,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操作和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具的功能。教師應從一節教學活動的導入開始,直至結束部分,始終把握好教具的使用程序,井然有序地開展每節教學活動。
(三)轉變觀念,擴大范圍
教師還要不斷轉變觀念,對教具進行全新的認識,用現代教育觀念和思想去解讀教具,跳出傳統觀念的束縛,進一步擴大教具選擇范圍,給教學活動以新的氣息。在運用教具時,教師的視野應從“工具”或“玩具”擴大到一切“教育資源”,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從“顯在”和“潛在”兩個維度探尋可供利用的各種教育資源,包括人、物、環境、空間、時間等等,使各種有利于教學的媒介都可以成為促進兒童發展的“教具”。
(四)建立制度,統籌規劃
幼兒園應從全局出發,建立教具使用的相關制度,對教師利用教具開展教育活動進行科學規劃和引導,確保教具的合理充分利用。不僅要通過制度保障,使教師對教具的利用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還要引導教師理性看待教具,不盲目跟風,不依賴教具,不濫用教具,使教師從課程設計的角度,科學選擇,合理利用教具,真正達到以教具促教學,以教學促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具是幼兒園教學的必要手段,合理利用教具有助于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認真研究教具的價值,反省教具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思考原因,尋找對策,開闊眼界,積極改進,確保教學過程中教具的有效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張良.新課程中教具功能的發揮.宿州學院學報[J].2008,
8.
[2]李紅英.王喜海.幼兒園教具:從制作到發現.學前教育研究[J].2006,11.
[3]包杰.試論玩教具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新課程研究[J].2010,8.
[4]許雅玲.幼兒園教學中教具功能有效性例舉.教育導刊[J].2011.8.
【幼兒園教具使用的有效性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具使用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