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專題教研是根據一定的專題內容進行集體研討、交流、分享、合作的一種研究活動和形式,在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師專業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特別是《綱要》《指南》背景下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專題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可謂是舉足輕重。
[關鍵詞]專題教研 專業成長 分享交流 共同進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1-0238-02
幼兒園專題教研是根據一定的專題內容進行集體研討、交流、分享、合作的一種研究活動和形式,在幼兒園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師專業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特別是《綱要》《指南》背景下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專題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可謂是舉足輕重。
一、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現狀
目前,幼兒園很多教師在教學上還是機械灌輸多,啟發式教學少,有些教師的教學創新也常常流于形式,調查表明,教研組的專題教研活動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借口教學任務重,無時間組織教研活動,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園內搞教研活動費時又費力,既耽誤了工作,又影響了教學。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些教師認為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只是走過場,搞形式,研究的專題不是來自教師身邊的問題,教研活動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很多老師對教研組活動失去興趣,找出各種借口不參加教研組的專題教研活動。
二是教師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沒有掌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方法,不能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不少教師平時對教學理論和幼兒日常生活關注得不夠,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沒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教研活動中很難碰撞出火花。
三是為應付檢查而開展教研活動,不少幼兒園對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活動重視不夠,幼兒園組織教研活動,有計劃但并不能嚴格按計劃開展或并不真正執行。有時候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和幼兒園領導的檢查,不得已交流幾節公開活動,教師上課評課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
二、有效開展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的策略
專題教研活動,即教研組或備課組圍繞一個特定的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是一種將教研與科研有機融合的教研活動形式。教研活動的專題在教師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需要而產生。與常規的教研活動相比,它具有更深入、更規范、更科學、更具針對性等特點。所以,在有效開展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確立專題
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前,教研組可每學期確立兩到三個專題。專題的確立有兩種途徑,一是落實好市級教研活動的專題,落實好上級教研部門統一確定的有關專題研究的計劃,再根據幼兒園教師實際需求細化專題教學研究的內容。二是提出園級教研活動專題,教研活動的專題也可以由教師結合自身的特點,教師和幼兒的需要進行落實。如某幼兒園的專題教研活動一為落實市級專題活動,內容是“幼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二為幼兒園教研組自己提出的專題 “集體教學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專題的確立必須做到幾個注意:注意將“立足點”與上級教研部門研究專題同步;注意將“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注意將“切入點”放在挖掘幼兒的潛力上。
(二)制定計劃
研究專題確立后,根據幼兒園、教師和班級幼兒的實際,確定教研組專題教研活動的主要目標與內容。在大專題的前提下要求各年段備課組確定好本年段的小專題,如某幼兒園圍繞“幼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個大專題,小班備課組細化為“小班幼兒在語言領域集體教學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專題;中班備課組細化為“中班幼兒在科學領域集體教學中專注力培養”的研究專題;大班備課組細化為“大班幼兒在數學領域集體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的研究專題。同時,幼兒園教研室還就各年段專題研究活動內容制定了詳實具體的研究計劃,確定專題教研活動的負責人,規定每一階段必須完成的研究任務和預期想要達到的目的,以保障各專題研究小組的專題研究活動能夠順利實施。
(三)落實實施
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教研活動能使教師更快、更好地走進專題教研活動中來。專題研究活動主要通過個體活動與集體活動有機結合,專題研究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來落實實施。具體做到五結合,即:個體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個體實踐與觀課、議課相結合;個體反思與集體交流研討相結合;個體成果與專題成果相結合;隨時總結與階段性總結相結合。
(四)完善評價,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開展的質量如何,關鍵要看教研活動是否全員參與,幼兒的潛力是否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挖掘,全組教師的創造潛能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為更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確保活動順利進行,教研組可以完善專題化活動的評價方式,采用“自評→互評→組長總評”的三級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可以為:
1.參與度。包括教學設計思路交流,觀課、議課的意見發表,反思交流與案例、總結、認識的交流。
2.專題研究過程。包括專題研究時老師們參考了哪些資料,與教師研究了什么問題,收集過什么資料。
3.專題研究成效。包括在研究過程中教研組采納了某位教師的幾條有價值的問題與建議,該教師取得了什么專題研究成果等。
以上三項內容根據表現可以劃分為A、B、C三個等級。評價中,不僅要關注教研組成員中人人參與研究的過程,關注參與的量,還應關注教師參與專題研究的質,對專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切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教研組專題教研活動的特點和成效
從實踐來看,專題教研活動與以往傳統的教研活動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和生機,它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及教師自身潛能發揮和素質提高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系列化
專題教研活動,相對以往的教研活動它具有系列化的特點。它不是零亂的、孤立的、隨意性的活動,而是有計劃,有步驟,定人、定時、定內容的活動,專題的設計和內容的安排都有條有理,是一種具有系統性和整合性的教學研究活動。
(二)課題化
專題教研活動打破了常規的教研活動為“搞活動”而活動的形式化。在專題確立后,整個教研組或備課組的老師必須要去搜集與專題相關的教育教學方面的動態和新觀點,并且加以歸納、整理和提煉,從搜集材料、交流反思到對教育教學具體的實踐,都是在進行著一項有序的研究,特別是小課題的開展,使專題帶動了課題,教學帶動了研究,整個教研活動具有課題化。
(三)針對性
專題教研活動從選題、制定計劃到整個研究操作都極具針對性。一是針對園本教研活動本身,解決了教研流于形式,研而不實的現象;二是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教學活動,使教師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培養;三是針對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學,然后知不足”,教亦然,專題教研活動以“園本”為基礎,專題也大多以教師自身的教學問題、教學實際為話題,針對性強,貼近教學實際。
(四)可操作性
專題教研活動作為園本教研的一個組成部分,既具有實效性,也具有可操作性,從確定主題到實施都容易操作。所選的專題可大可小,大到有關幼兒園工作的系統性問題,小到一個班級,一節活動甚至一個具體的實際問題,操作性比較強,從園本教研角度出發,對幼兒園的其他教研活動也具有啟示性和仿效作用。
總之,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對各教研組的建設具有推進作用,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已不再是形式化,而是實實在在為教學和教研而服務。幼兒園應借助專題教研活動,逐漸增強各教研組的教研氣氛,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素養也會逐漸得到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張麗
【幼兒園專題教研活動的探索】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老師的定位
• 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 幼兒園老教師如何帶新教師初探
• 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四點認識
• 養老院辦進幼兒園
•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策略
• 在幼兒園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
• 幼兒園午餐需要保持安靜嗎?
• 幼兒園戲劇工作坊的實踐研究
• 學前教育美術教學論文(4篇)
• 幼兒園班主任的基本素質芻議
• 幼兒園常規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