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游戲是根據故事、童話通過扮演角色再現文藝作品內容的游戲,是根據故事和童話情節進行創造性游戲。幼兒在表演過程中恰當地運用文學語言,模仿人物的性格和情節,創造性地表達思想感情。
一、教師指導幼兒表演游戲的原則
1.“游戲性”先于“表演性”
在組織和指導幼兒開展表演游戲時,要遵循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游戲性”先于“表演性”,即首先把表演游戲看作“游戲”而不是“表演”。如在開展表演游戲“金色的房子”時,教師注重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并提供表演所需的道具,支持幼兒游戲。接下來教師開始慢慢引導幼兒注意語言、表情及動作方面的考慮,如小姑娘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小羊的動作是什么樣的,它說話的時候聲音是怎么樣的……教師在每開設一個活動后進行總結評價,在接下來開展表演游戲時就在上一次活動情況的基礎上提要求。這樣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幼兒先懂得游戲再在游戲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表演。
2.“游戲性”與“表演性”的統一
通過幼兒一次次的游戲活動過程和幼兒相互之間的評議,幼兒的表演游戲的“表演性”逐漸提高,由一般性表現向著生動性表現水平發展。同時,作為表演游戲基礎的故事本身也從無到有,情節不斷豐富和完善。如幼兒表演“金色的房子”,剛開始表演的時候幼兒只停留在復述水平,而經過一次次的表演,幼兒不僅能連貫地把整個故事情節表演出來,而且表情也變得豐富、細膩(如表演小姑娘的幼兒,在表演時就能表現出別人贊美她的房子真好時的快樂心情、沒有同伴玩時的無聊、能與同伴玩時的快樂心情及后來對一開始不讓同伴進自己那金色的房子玩時的愧疚心情)。
3.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如果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表情都很嚴肅,幼兒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整個活動在緊張、嚴肅的氛圍下開展,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沒有得到發展,幼兒自身也體驗不到參與此活動的快樂心情。所以說,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以自身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去感染幼兒,讓幼兒帶著快樂的心情表演。
二、教師指導幼兒表演游戲的方法
1.注意觀察、適時給予引導幫助
《綱要》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審時度勢”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適宜的引導。因此在表演游戲中,幼兒自主游戲一開始教師就應進行班級整體掃描式觀察以調控場面。在表演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表演狀態,判斷空間材料是否適合幼兒活動需要,等等。教師要針對表演游戲中所出現的問題適時給予引導、幫助,以保證活動順利、成功地開展。
2.尊重幼兒,讓其自然地表演
幼兒在表演游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忘我”狀態,感覺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在表演時經常會按自己的愿望、設想開展游戲,有時會對故事內容進行增添或刪減。如幼兒在表演“小羊和狼”時,當小羊聽見狼說晚上要來吃它時傷心地哭了,小動物們看見了都來安慰它說:“不要哭,晚上我們來幫助你。”而有的孩子在表演時卻說:“別哭了,沒關系的,晚上我們會來幫助你的。”對此,教師要尊重幼兒合理的表現、選擇,并鼓勵他們大膽地運用生活經驗與故事內容相聯系,自然地表演。
3.因人施教,注重個別差異
“有自信心”是《綱要》中社會領域的一項重要目標,樹立自信心有助于幼兒養成開朗活??的性格,有利于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征。因此,教師應多引導那些膽怯、缺乏自信心的幼兒經常參與表演游戲,鼓勵他們大膽地表演。每次在分配角色時,教師甚至可以介入幫助分配角色,讓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兒擔當重要角色,給他們更多的鍛煉機會。
4.組織討論,注重講評
每次游戲后的講評是幫助幼兒進行交流、積極地表達情感、相互體驗、共享快樂、共解難題,進一步為幼兒提供表現和交往學習的機會。教師是幼兒表演游戲和討論的組織者和支持者。教師要善于營造有利于幼兒自發討論的環境氛圍,引導幼兒自發地開展交流學習。同時,教師的引導性提問十分重要。比如,在表演“金色的房子”活動中,在幼兒每一次表演活動以后教師都會問:覺得演得好嗎,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幼兒去反思自己的活動,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引導性提問向幼兒提出了許多挑戰,促使游戲不斷向前發展。
總之,教師在指導幼兒表演游戲時應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快樂自主為根本出發點,引導發展,進而促進發展,為幼兒開展表演游戲創設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并在活動中適時以引導者、參與者或合作者的身份組織開展幼兒表演游戲。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黃塘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教師如何指導表演游戲】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如何指導表演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