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熱點之一,是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影響幼兒探究行為的因素,總結了幼兒園科學探究的幾種模式,旨在幫助幼兒吸取科學經驗,為進一步學習科學奠定基礎。
關鍵詞: 幼兒教育 科學教育 科學探究
對于兒童來說,“想要認識世界的欲望與仔細收集、驗證及分享信息的方式組織結合在一起,就稱之為科學”。科學教育不僅注重對靜態知識的傳遞,更強調對兒童情感態度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強調兒童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使幼兒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科學探究是幼兒時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兒科學活動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影響幼兒探索性行為的因素
通過深入幼兒園調查,相當一部分幼兒園教師覺得:幼兒科學探究活動難以開展,即使進行科學探究,效果也不夠理想。從影響幼兒探究行為的因素來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教師素質因素。
1.知識面相對狹窄
信息獲取能力是人們進入信息時代最基本的技能,幼兒教師具備信息搜索和獲取的能力有限,導致知識面狹窄。同時缺乏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沒有通過歸納與提煉,有效利用和整合各類信息素材,并運用于幼兒科學知識的教育與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
2.創造性思維培養相對欠缺
教師組織活動的模式一成不變,難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教師沒有主動根據社會的變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對象的改變和教學環境的改善等客觀因素,調整和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的活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工作中,多數教師缺少對活動的探索、詢問、研討、質疑、反思態度。只有理性思維,才能使組織的幼兒探究活動具有創造性的突破。
3.幼兒教師技能培養的偏差
長期文化傳統的慣性,以及教育體制包括課程設置的影響,導致人們的教育觀念還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幼兒教育仍在追求功利和迎合家長的功利需要。特別是對藝術技能訓練的需求,使得幼兒教師技能的培養發生偏差,較為注重彈、唱、跳、畫等藝術素質的提高,忽視了科學素質的提高。
4.職后培訓未得到重視
社會在不斷變化發展,幼兒教師的知識結構必然不斷調整和重組。但是,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職后培訓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無論是個人或者幼兒園都沒把學習科學、提升科技能力提上日程。
(二)物質環境因素。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我市由于經費緊張或教學用房不足,科學發現室開設率不高,或雖然開設了科學發現室,但并未安排專人進行管理。調查顯示,有的科學發現室的利用率偏低;有的科學發現室里的材料豐富,但缺乏變化,使用周期長,孩子們在重復操作之后逐漸失去興趣;有的科學發現室活動的目標性差,除了給予幼兒較大的活動自由度外,缺少對幼兒的引導。
(三)安全的心理氛圍因素。
幼兒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占蘭認為:“心理上安全的氛圍是幼兒主動探索和學習活動的前提。”在幼兒園探究過程中,幼兒表現出的探索欲望經常被教師視為“搞破壞”。如:有一幼兒為了綠豆芽快點長出來,迫不及待地將豆殼剝掉了。另一幼兒看到魚缸里的水混了,趕緊給金魚換了自來水,導致魚死了,等等。這些所謂“搞破壞”的行為正是幼兒在探索學習,然而教師要么嚴厲制止批評,要么中斷幼兒的探索行為,從而失去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最好時機,使幼兒的探索性行為不能得以保持和延續。
二、幼兒科學探究的模式
(一)觀察自然,探究自然現象。
奧妙無窮、變化莫測的大自然是幼兒學科學的最佳場所。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幼兒走出教室,有計劃、有目的地經常帶領幼兒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觀星辰、察風雨、聞花香、聽鳥鳴,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開闊幼兒的視野,使他們理解簡單的自然物體與現象,理解它們簡單的相互聯系和因果關系,培養幼兒對自然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認知能力。
例如植物研究的重點在于植物的生長與發展、各部分的內在關系、它們的需求及生命周期,依賴于定期的、有規律的室內外探究活動及觀察;動物研究的重點在于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及功能、它們的行為與需求及生命周期,依賴于對生物養育箱中的動物及戶外自然環境中的動物的有規律的探究活動。教師要鼓勵幼兒不斷地進行持續的探究和記錄,然后組織各種分享活動,讓幼兒交流各自的記錄,并引導幼兒發現一些研究的焦點。觀察自然界的動植物,使他們對動植物產生好奇。
(二)運用各種感官,探索科學問題。
在自然啟蒙教育中,要讓幼兒直接感知大量的自然物,這些自然物有各種各樣的視覺、嗅覺、觸摸覺、聽覺和味覺,在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聽一聽、嘗一嘗等一系列的感知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在觀察活動中,教師要教會幼兒觀察方法,比如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先觀察一部分,再觀察一部分;從外向內,從內向外;把兩個物體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性觀察;從不同側面或角度進行多視角觀察;對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的長期系統性觀察等。指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探索問題時,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否則會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現象。
(三)建立自然角,探究生命規律。
種植和飼養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幼兒年齡小,種植、飼養的技能差,在選擇種植、飼養的內容時,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及動植物本身的特點來進行選擇。種植植物應選擇一些易生長、易照顧、對種植的土質要求不高、生長周期相對較短的植物如蘆薈、水仙、蒜、蔥等。養殖的動物應選擇一些比較溫順、對飼養要求不高、不易死亡,對幼兒沒有傷害的,且不會傳染病菌的小動物,如雞、鴨、鴿子、金魚、小烏龜、兔子、春蠶等,讓幼兒經常親近這些小動物。 在種植與飼養的過程中,幼兒對對象進行觀察、分類、比較等,在感受到付出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后更加自覺地關心身邊的動植物。種養殖活動的開展,不但使幼兒增長了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成果的情感。此外,我們還應該在教育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比如,當幼兒想把戶外發現的小動物帶回教室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在室內建一個盡可能接近自然環境的生物養育箱,短時間飼養后,再將動物放回原來發現它的地方,而不是將動物棄之不顧甚至殺害它們,從而讓幼兒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還應該追求客觀和真實的價值取向,縱使幼兒關注真實生物,對真實狀態而非虛幻狀態中的生物感興趣。
(四)開展科學游戲,獲得科學知識。
“游戲是加強洞察力、整合知識及發展個人的自我認同感的一種方式”。開展科學游戲活動,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豐富科學經驗,復習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指導幼兒進行科學游戲時,教師不僅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幼兒教師應當尊重幼兒,鼓勵他們通過不斷的探索獲得經驗和自然科學知識,提高他們對游戲的興趣。如“怎么讓馬鈴薯浮起來”操作游戲,可以先讓幼兒將馬鈴薯放入水盆中,玩一會兒,然后提出“怎么讓馬鈴薯浮起來”,讓幼兒發散思維。有的說“用小竹筏”,有的說“放個救生圈”,有的說“請小烏龜幫忙背在背上”,有的說“請小船幫忙”……教師應事先準備好一些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游戲,之后還可以進行拓展探究,例如改變介質,在水中加鹽也能使馬鈴薯浮起來。
這些科學游戲的開展,有助于幼兒鞏固基本科學知識,增強好奇心,促進幼兒的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
(五)接觸科技產品,了解科技應用。
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及其向社會各個領域的日益滲透,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人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和科學技術的成果息息相關,所以,讓幼兒認識并探索現代家用電器、現代浴具及現代廚房用具等,了解其用途及使用方法;認識各種農業和工業機械,使他們理解各種機械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認識空中、陸地、水上的各種交通工具;了解科技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應用等。初步了解科技與生活的關系,以及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六)利用發現室,挖掘探究資源。
要做到真正重視科學發現室,重視幼兒在其中進行的活動,需要幼兒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真正了解課程的概念,合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要讓幼兒愿意發現、善于發現,需要很多條件,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教師要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發現不同的材料蘊含的科學價值,發現材料、工具與方法之間的關系,發現幼兒操作的特點和規律,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發現確保幼兒持續探究的條件和方法等,否則就無法真正有效引導幼兒自主發現。因此,科學發現室的設計過程就是教師不斷觀察、發現、分析和探索的過程。教師有了這些發現,不但能不斷完善科學發現室,更重要的是能將培養幼兒的發現精神落實到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科學文明帶來的生活便利。科學探究不只是幼兒教師與幼兒參與,不僅要求幼兒教師與幼兒共同保持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及探究欲望,還應該包括家庭與社會,因為家庭成員是唯一能夠持續引導和支持兒童科學探究的人,社會則提供大量的科學教育資源,包括科學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天文臺、圖書館,組織科學活動、夏令營、科技比賽等活動,這些都能使幼兒在樂趣中獲益匪淺。
參考文獻:
[1]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
[2]酈燕.幼兒科技活動設計與指導[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2000.
[3]繆仁賢,黃慧娟,顧瑞紅.幼兒啟蒙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4]焦小娟.淺談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J].成才之路,2011,6.
[5]馬曉敏.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幾種方法[J].教學與管理,2007,1.
【幼兒園科學探究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實施探討
• 幼兒園如何進行科學化管理
• 幼兒園科學教育之我見
• 當代幼兒園科學管理思路研究
• 對幼兒園科學探究體系的研究
• 如何科學設計幼兒園墻飾
• 源于生活的幼兒園科學活動
• 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幾點思考
• 達州市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
•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
• 淺論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證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