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使他們從小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技能,形成濃厚的科學興趣,樂學、好學和獨立思考的學習態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創新的良好品質,是他們終身發展的需要,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新《綱要》要求的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取向所在。
一、科學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的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的。不論是大環境,還是各自小環境,每天都有許多新鮮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著孩子們的各種感官,令他們感到興奮和激動。而孩子也在有意和無意之中,以他們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靈收集著這些信息,享受著其中的樂趣。于是,當孩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瑣屑屑,就會從他們的嘴里源源不斷地流露出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師作為這樣一個傾聽者,只要仔細辨別,就不難發現其中有價值的東西,以此來作為科學教育的內容,生成幼兒感興趣的且熟悉的活動內容。
二、創設主動探索的環境和氛圍,鼓勵幼兒探索
1、提供多樣化的可操作性、探索的材料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對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奇心,使他們樂于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中,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科學的啟蒙及科學經驗和技能。如:在《有趣的郵票》的探索活動中,首先為幼兒提供許多不同的、精美別致的單張郵票,引導他們在觀察、相互議論中了解了郵票不同的形狀、結構,對花花綠綠的郵票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同時,在整套郵票中幼兒又發現了郵票之間有小孔,又引起了議論:有的說“是為了區分一張張的”,有的說“好看”……,為了使幼兒能自己得到正確的答案,又提供了兩張不同的手工紙,一張有折痕、一張有小孔,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材料、得出了“有小孔的手工紙能整齊地撕開”的結論,自己解開了“郵票有齒孔”的秘密,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積極主動,不僅獲得了科學道理,而且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2、創設民主的氛圍
教師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應當是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科學活動民主化包括師幼、幼兒之間兩方面。首先,應該尊重幼兒的意見,積極采納他們的合理建議。其次,幼兒間關系民主化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方面,它能激發幼兒科學活動創造欲望。
3、探索活動中保護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介入環境時,“破壞”行為常伴隨出現,如:土豆到底長了沒有,于是他們就會扒開土看;有的孩子為了想看看植物是怎么喝水的,而拔出根來觀察;有的呢索性摘掉植物的頭看看它會不會死掉。諸如此類行為,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不易理解,但這正是孩子好奇所在,對于這些我們積極加以鼓勵,并參與他們共同研究、尋找大答案。
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1、魔術法:如《神奇的圖畫》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張白紙,在幼兒確認紙上什么也沒有后,舉起噴霧器,朝畫上一噴,奇跡出現了,畫面上呈現出一只藍色的可愛的小兔。幼兒十分驚訝:“老師會變魔術”,興趣油然而生。這時,老師神秘地說:“這個小魔術很簡單,每個小朋友都會變,不信你們自己試試”。幼兒都躍躍欲試,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培養了幼兒的探究精神。
2、驚險法:如科技系列活動《圓的本領》活動前設一個“踩雞蛋”表演,教師慢慢走上用4只雞蛋支撐的木板時,幼兒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不能踩,雞蛋會碎的!”結果雞蛋并沒有像預料的那樣破碎,這種強烈的反差激起幼兒非探究個水落石出不可的求知欲望,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面的操作嘗試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全神投入,尋找科學的奧秘。
3、設疑操作法:如《沉浮》活動中:教師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嘗試,把這些東西-一放入水中,觀察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在水面?在幼兒獲得初步沉與浮的經驗后,提供輔助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探索、嘗試“沉得東西能變浮?浮的東西能變沉嗎?”幼兒帶著新問題,繼續探索,認真觀察,對比,尋求答案。這種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掌握科學的自信心。
四、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問的技巧
1、提問的語言應有吸引力
如在的科學活動《有趣的水》中,比較牛奶和水的不同從而使幼兒理解水是透明、無色的這一特征,如果僅僅說:“請你們看看比比,這兩杯水有什么不同”,那么有的幼兒的注意力就不會馬上集中過來,有的也僅僅是迫于教師的指令而看而想。如果換一種說法:“牛奶寶寶和水寶寶都躲在玻璃瓶里,想請小朋友來看看,它們兩位有什么不同”。擬人化的語言一下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兩位“寶寶”解決問題的愿望產生了,幼兒的探索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2、提問要有層次性
如在活動《影子》的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影子嗎?什么時候會有影子?還有什么東西也有影子,為什么會有影子?”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實驗,了解影子的形成,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怎樣來改變影子的大小和形狀?”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尋找答案:物體不動,光上下左右前后移動都會改變影子的大小和形狀,這活動,從經驗入手――找原因――發現變化――引伸學習,一步步加深學習,充分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在幼兒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擴展了幼兒的充分想象,學到了更多的知識。一個個提問由易到難,一個個環節緊緊相扣,一個個層次清晰明了,教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愉快。
總之,科學教育內容豐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的魅力,巧妙地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探索方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科學知識的能力。
【作者單位:昆山市繡衣幼兒園江蘇215300】
【幼兒園科學教育之我見】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生活化淺說
• 幼兒園科學教學游戲化研究
• 幼兒園探究式科學活動
•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
• 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小議
• 淺談如何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
• 科學發現室與幼兒園課程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
• 科學管理打造高品質幼兒園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