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的提出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著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古典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對一個人人格的熏陶,習慣的養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讓孩子從小誦讀古典詩詞,不僅能促進孩子口語的發展,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創造力,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更能陶冶情操,促進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主任田青說:“我們現在的社會,就像一個拼命奔跑的人,為了物質進步踉踉蹌蹌,慌不擇路。一邊跑,一邊丟東西,等跑到終點,才發現爺爺奶奶塞到自己貼身口袋里的祖傳寶貝都丟了。忘了自己是中國人”。現代社會中,吃著洋快餐,卻不知道孔子、屈原為何許人;說著流利的外語,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者屢見不鮮。我們并非反對學習英語,但是,卻不能淡忘和忽略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文化有多種渠道,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莫過于誦讀千古經典古詩文。通過誦讀經典詩詞,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打下鮮明的文化烙印,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所以,在幼兒園開展古詩詞誦讀的教學,我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年來,課題組以教工幼兒園小、中、大各一個班的幼兒為主要研究對象,圍繞“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幼兒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這一中心,采用行動研究法、調查法、觀察法及
案例分析法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和推進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創設情境喚起幼兒對古詩詞的興趣
《綱要》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每個幼兒提供學習與表現的機會”。大詩人陸游也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因此,我們認為環境創設對幼兒的影響可以稱得上“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們園的門廳墻面上,精心繪制的就是古典文化的壁畫;園內設有“古詩長廊”,并定期更換內容;參與研究的三個班級都有自己專門的詩詞墻面創設:小班設有“每周一詩”,中班是“古詩天地”,大班則布置了“我愛古詩”主題墻。各班在區角中投放《跟我讀古詩》、幼兒版《唐詩三百首》等圖書和音像資料,供幼兒隨時觀看和交流,學習;同時,在晨間活動、接送時間和午餐前后,播放古詩詞磁帶、碟片、民樂,讓孩子通過聆聽和一起朗讀古詩,時時沉浸在優美的詩海中。
(二)營造和諧溫暖、充滿鼓勵的精神氛圍,激發幼兒大膽主動誦讀
《綱要》提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等等。誦讀活動中,我們的教師始終給予孩子真誠的關愛和鼓勵,讓幼兒覺得學習古詩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讓他們喜歡和老師一起誦讀、欣賞、閱讀、表演等;當幼兒有了哪怕是很細微的進步時,教師都能及時肯定,并為他喝彩,同時創設機會讓幼兒大膽表現……這種信任和支持使孩子興趣盎然,自信心增強。
(三)探索有效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首先,借助圖片
音樂或
課件等電化手段讓幼兒明了詩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為了避免幼兒在誦讀過程中出現枯燥、誦讀疲勞等,我們借助多種手段,一幅圖片、一段
音樂、一個有趣的
課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再現古詩所表現的內容,激發幼兒的誦讀興趣,感受詩詞意境。如在誦讀《春曉》一詩時,我們就通過多媒體播放畫面和音樂,讓幼兒感受詩人筆下的啼鳥、風聲、雨聲、花落組合的那種美,在這種富有詩意的優美情境下,幼兒就容易激起誦讀的欲望。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先放映廬山的風景片,當幼兒被美麗景色陶醉時,教師娓娓讀出詩句,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利用靈活多樣的誦讀方式,讓幼兒在反復誦讀中形成良好氛圍。
幼兒本是樂于念誦樂于反復的,尤其是團體的朗誦,抑揚頓挫,瑯瑯書聲,更是一種愉快的事。反復多次,即能背誦,會背誦時,更是樂此不疲。為了讓幼兒形成樂于誦讀的好習慣,我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今天我當小老師”,讓幼兒當小老師帶領其他孩子誦讀;“讀詩幸運52”,讓幼兒進行背誦比賽;還有組與組之間的接龍比賽;接力讀、快讀、慢讀……多種多樣的誦讀形式使幼兒把誦讀當作了一件樂事,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再者,多領域的滲透也讓古詩詞的誦讀更加豐富有趣。經典古詩文一般富有音韻美和意境美,可讀、可唱、可畫、還可表演。在語言活動中,幼兒可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與表現古詩文;在繪畫活動中,幼兒通過想象和創造來表現對古詩文意境的理解;在音樂活動中,老師適當巧妙地溶入一些古詩文內容來進行歌唱與表演活動等。把古詩詞變成孩子們喜歡的唱古詩、畫古詩、演古詩、跳古詩等,既增強了幼兒對古詩文的理解和記憶,又提高了孩子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讓孩子們更快樂主動地學習古詩文。
(四)多種途徑完成古詩詞誦讀
集體教學:我們安排了每周1~2次專門的集體教學活動。根據制定的內容開展教學,具體有古詩欣賞、誦讀、表演等。小班以欣賞誦讀,激發興趣為主,中大班則加深難度拓展范圍。每一次活動,教師都認真分析教材,精心設計。如春暖花開季節,大班教師安排《詠柳》古詩,帶幼兒散步來到江濱的柳樹下,引導幼兒觀察:那細長的葉子嫩綠的發出亮麗的光彩,不就像“碧玉”嗎?柔順的枝條倒垂而下,不就像輕柔的綠色絲帶嗎?……欣賞和形象解釋方法讓幼兒愉悅的感受了詩歌凝練和擬人的語言和作者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日常生活:古典文學作品具有音韻優美的特點,有美感的復述和朗誦必不可少,因此我們在一日生活各環節如晨間活動、午餐后、午休起床甚至散步途中、上下樓梯時和排隊等候等時間都適當的引導幼兒誦讀,幼兒也學會了在休息或游戲的時間自發的誦讀古詩詞,對在集體活動中學過作品進行復習鞏固,加深感受、理解、記憶。幼兒園內常常能聽見書聲朗朗,也形成了一個很好學習的氛圍。 游戲活動: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把古典文學教育自然的融入到游戲中,讓古典文化快樂的滋潤孩子的心田。
1.表演游戲。
在小班幼兒學習古詩《詠鵝》教學活動中,提供頭飾等道具,讓幼兒扮成一只只曲項向天歌的大白鵝浮跟著白鵝媽媽玩游戲,在快樂、有趣的游戲中學會詠誦了古詩,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智力游戲。
智力游戲是幼兒園教學中經常使用一種有效的游戲形式,在經典古詩文教學中,我們設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智力游戲。如:“猜謎語”“拼圖”“詩畫匹配”等智力游戲,極大地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3.競賽游戲。
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很強,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識。我們常常開展一些個人或小組的競賽,比一比,看誰誦讀的古詩文多。看誰反應快,看哪一組配合默契。如“古詩接龍”“古詩幸運52”“我是古詩大王”等。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孩子的聽說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反應能力,培養了孩子合作、競爭意識及集體榮譽感,為孩子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
家園共建:《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優勢,且都是對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家園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作用。為了讓家長“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之前,我們召開了家長會,讓家長了解活動的任務和目標,取得家長的支持,同時也給家長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要求,以便家長更好的配合。在古詩詞誦讀過程中,家長和幼兒一起朗讀和背誦古詩詞,和孩子比賽,一起查找相關資料等等。許多家長買了《唐詩三百首》《精選古詩詞》等書籍,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一起朗誦。有些家長還特意來詢問我們在家里如何對孩子進行閱讀訓練,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朗讀興趣等等。這份認真、這份專注,讓我們感到欣慰。
四、研究成效
(一)課題研究使我園的辦園環境和活動教學帶來了嶄新的變化
經過一年的課題研究,我園的園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環境,當你置身于幼兒園中,就會被一種濃濃的古詩文化所包圍,孩子們身臨其中,也是得益匪淺。現在,由于我們的成功實踐帶動了整個幼兒園的古典文化教學氛圍,我園已經將經典古詩詞延伸至經典古詩文的誦讀作為我園的園本教研內容,使之成為辦園特色。我們相信,未來我們的經典文化誦讀將會更科學更有效的開展下去。
(二)課題研究使幼兒的綜合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家長們普遍感到孩子們詠誦經典古詩后學習態度、興趣、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都認為對幼兒進行經典古詩文詠誦教學是有成效的,它使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的古詩文研究教師們積累了十幾多例成功的教育案例,也發現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知識面、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進步明顯。在誦讀活動中,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參與學習的興趣和成功的喜悅,原來有點內向的孩子變得活潑大膽了,原來有幾個口齒不清的孩子也能連貫地講述了……古詩讓每個孩子充滿自信,同時,幼兒的記憶力、注意力及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口語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素質提高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和幼兒一起誦讀經典古詩詞,教師的角色也由單純的教師變成“學習者”,背誦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漲。教學相長是難得的提升自己的機會,一年多來,教師們積累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文化修養;在教學古詩詞的誦讀中,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主動的學習,教師就會更深入地體悟古詩詞經典的內容,在和古詩詞的直接對話中,促進了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陶冶了情操,升華了氣質。另外,教師們通過課題研究,教育創新意識得到了加強,教科研意識和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更好地學會觀察幼兒、研究幼兒,以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實。
五、反思
一年多的研究已經告一段落,我們總結經驗,充分反思,準備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形成更為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和教學模式,推進幼兒園古詩詞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取得了喜人的回報,也產生了一些反思:
1.經典古詩文誦讀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為嘗試,我們僅僅在幼兒園開展了古詩詞(主要還是古詩)的誦讀,而且只在個別班級。幼兒學習的潛力和空間是很大的,如何進一步拓展活動內容,嘗試將《三字經》《弟子規》甚至《論語》等經典文章也引入我們的誦讀課程中,把經典古詩文的誦讀作為我們的園本課程,在全園系統、深入開展呢?
2.研究過程中我們雖然探索了一些實用有效的方法,但作為研究者,我們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的理性思考還是不夠的,意識、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期望得到有關專家和領導部門給予的指導。
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在幼兒園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是切實可行且意義非凡的。我們將繼續開展把這項研究進行下去,讓我園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沃土。
【淺談幼兒園古詩詞誦讀教學】相關文章:
• 《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的專業期待
• 幼兒園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分析
• 幼兒園美術欣賞內容的選擇
• 淺談幼兒園閱讀教學
• 陽光下的鄉村幼兒園
• 幼兒園研究課題選定的幾個途徑
• 優秀幼兒園建設與發展探究
• 游戲環境下幼兒園論文
• 幼兒園玩具及物表監測結果調查研究
• 德育工作在幼兒園的實施
•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
• 幼兒園親子教育有效策略實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