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種實施方式,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兒年齡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還沒發展起來,如果要對幼兒實施較深層次的教育影響只能是一種設想,而無法真正施行。但是,人類對于
音樂的敏感卻可以說與生俱來的,所以通過音樂的影響達到教育幼兒的目的是種較為可行的辦法。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多年音樂教學實踐中,我悟出了如下幾點做法。
一、 架起橋梁,引起情感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是否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如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換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夸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 關注幼兒,增強活動的主動性
幼兒園對幼兒音樂方面的培養在于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到老師組織的活動中和自發地進行音樂活動,并且能夠創造性的進行歌詞和
舞蹈動作的創作。
1.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音樂氛圍
首先應根據幼兒年齡段的特點設置音樂角,讓中大班幼兒主動參與,共同商量選擇應該如何布置音樂區角,選擇幼兒喜歡的音樂,以便在玩區角時,幼兒有興趣自主的參與活動。其次,我們為小班的幼兒創設了“敲敲、打打、玩玩”的區角,將各種打擊樂器、各種卡通頭飾放在區角中,幼兒能夠自主地拿取,自由表現。我們還為中大班幼兒準備節奏卡,將各種節奏放在區角中,幼兒能夠自主的更換節奏卡并將節奏用身體的某個地方打出來。同時,在幼兒吃飯之前,和睡覺醒來以后,我們都放一些輕松、安靜的音樂,讓幼兒能夠在一個輕松、安靜的音樂氛圍中進行活動。
2.選擇適當的教材
首先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幼兒選擇了不同類型的音樂,有比較有趣的《豬小弟》,有比較激昂的《對面的兔子看過來》,還有創作歌詞彈性較大的《悄悄話》。其次,要考慮到音樂的難易程度,也就是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選擇教材。如果選擇的教材太難,幼兒學習困難,就會失去參與活動的自信心和興趣;反之,幼兒如果一學就會,也會感到沒勁。所以,我們選擇的教材都具有一定的難度,但經過幼兒的努力還是能夠達到目標的。
3.給幼兒留一個適當的空間,是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關鍵。
如果幼兒已學會一定的唱歌基礎和技能,老師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創作的空間,給幼兒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確立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思想,做到不一手包辦,讓幼兒大膽地去創作歌詞以及肢體動作。比如在中班的創作歌詞活動《悄悄話》中,幼兒學會了老師教授的歌曲,老師向幼兒提出了問題:除了青蛙能夠說話以外,還有誰跟好朋友說悄悄話?他們在哪里說?怎么說?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來創編歌詞。幼兒在歌詞的創作方面有了很大進步。在大班音樂教學活動《顛倒歌》中,個別小朋友自己提出了“歌詞可以正著唱”的主意,把原來的顛倒的歌詞,按照正常的規律來唱,老師就請他們唱給小朋友聽,果然很有意思,老師對他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其他小朋友也跟著爭先恐后地把自己編的歌詞唱出來,這不就是幼兒在音樂活動的主動性表現嗎?
三、 通過欣賞,提高鑒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于歌詞的引導和教師講述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學中,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
1.通過講解、了解音樂。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一定應盡量使幼兒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并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一幕幕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后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過動作,表現音樂,如在欣賞圣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并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3.通過圖畫,展現音樂。例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孩子們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則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于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之,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實踐證明:孩子們通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知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幼兒園音樂教學之我見】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教學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