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打擊樂器演奏教學實踐研究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很好聽的BBS用戶名字
學前兒童
音樂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4個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的領域: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器演奏和
音樂欣賞。其中打擊樂器演奏是學前兒童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它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和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能發展幼兒對音色、曲式結構,多聲部織體表現力的敏感性,培養幼兒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
但是目前在幼兒園的實踐教學中,打擊樂活動開展的很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在課前需要準備大量的教具,如各種打擊樂器、節奏圖譜等;其次,教師要具有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幼兒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節奏基礎;最后,打擊樂活動組織過程比較復雜,有一定的難度;還有一些幼兒園缺少打擊樂器。因此,音樂活動中的打擊樂活動常常被忽視。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與示范,在幼兒學習樂器演奏的認知階段,教師要使幼兒注意觀察并理解他所演示的動作技能,言語指導結合示范是幫助幼兒理解樂器演奏最有效的辦法。我在音樂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1、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對不同樂段的體驗
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已經能夠很好地感受音樂的不同樂段的情緒。樂段是由若干樂句組成,具有完整樂思的段落。在許多打擊歌曲中,都由兩個或三個比較明顯的樂段組成。在活動中,幼兒對不同樂段的掌握,有利于感受音樂的結構,有利于幼兒在演奏時能夠清晰地運用樂器去表現自己在音樂中體驗到的情緒情感。
2、幼兒的合作方面
在整個音樂活動中,幼兒雖然都很快樂,但是他們的合作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部分小組中,出現小領頭人的角色,其他幼兒就會跟著小領頭人的節奏去做,小領頭人一般都是比較積極的、對節奏比較敏感的幼兒,例如第一組的小萌、第二組的金寶寶和第四組的志皓,很多幼兒跟不上節奏或者忘了動作,都會把眼睛看向小萌。
3、幼兒在整個演奏水平上
大部分幼兒有穩定的節奏。在節奏類型上存在簡單與復雜的區分。每個小組都能區分不同的情緒的音樂,并匹配相對應的節奏類型,比如快的,慢的。有的幼兒演奏水平比較好,,能跟著音樂進行順利地演奏,如利小萌,小豬和哥哥;然而也有部分幼兒對于節奏不敏感,這類幼兒比較少,但存在著,例如Alshely 和小乖。
4、圖譜的制作和配器
打擊樂器演奏教學理論上是要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協商樂器的選擇。首先,打擊樂曲的選擇。如我選擇的《花好月圓》,這首曲子節奏鮮明、旋律優美,兩段體的結構,且旋律帶有明顯的對比性,適合啟發兒童用不同的樂器來加以表現。其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第三,樂曲圖譜的制作。根據音樂的節奏和結構,參照許卓婭老師的《打擊樂器演奏活動》第64頁的圖譜,制作了易于孩子理解、讀懂的節奏圖譜和圖形圖譜。在樂曲演奏的配器上,在為幼兒選擇樂器時,要考慮以下兩點:(1)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要適合幼兒使用樂器的能力和適應變化的能力。為中班幼兒選擇樂曲的配器方案時,其節奏型和音色的變化不宜太多,一般一個段落換一種節奏型,一個樂曲安排2-3種樂器音色為宜。(2)富有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指配器方案要既能夠符合樂曲、旋律本身的性質、風格和結構,也要能體現出一定的對比統一性和豐富完整性,從而產生良好的整體音響效果。
在實際的打擊樂器演奏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幼兒探索不同樂器的音色創造機會,讓幼兒自己自主地選擇配器的方案,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往
教案中預設的配器方案上靠近,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又給于了孩子一定的創造空間,使演奏活動成為了一種既含認知又重操練的活動,通過幼兒相應的探索,創造性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知和對樂器的理解。
【作者單位:常州市新閘街道中心幼兒園 江蘇】
【幼兒園中班打擊樂器演奏教學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
• 淺談幼兒園養成教育
• 幼兒園搶生源
• 點評重慶市九龍坡區實驗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幼兒園教學活動游戲化
• 幼兒教師在職培養模式思考
• 淺談幼兒園的籃球教學
• 淺談幼兒園的幼兒培養教育
• 淺談幼兒園自然角的設計
• 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要“接地氣”
• 幼兒園加強家園合作的有效策略
• 幼兒園民間美術活動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