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階段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本文在研讀孩子、理清目標、把握過程、回歸生活四個方面闡述了幼兒科學探索活動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旨在通過運用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例子和大家探討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設計的有效途徑。
關鍵字 幼兒 科學探索 活動設計
一、研讀孩子
(一)熟悉各年齡段孩子的年齡特點,了解孩子的當前經(jīng)驗、最近發(fā)展區(qū),是科學活動設計的保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教學內(nèi)容既可以適合大班、中班、也可以是小班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同時學習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充分了解孩子的當前經(jīng)驗,從而正確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劃分。如,“水”這個教學內(nèi)容包括很多小的內(nèi)容:水的基本特征、水的三態(tài)、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水的基本特征是小班幼兒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而大班幼兒則對水的沉浮現(xiàn)象、水能使光發(fā)生折射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疑問,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班級幼兒的特點選擇重點內(nèi)容。如果把了解水的沉浮現(xiàn)象作為大班幼兒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那么了解水與物體的沉浮關系就是難點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活動前需花大量的精力去觀察、評估幼兒,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每一個現(xiàn)象、狀況以及提出的問題,都盡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預測。確定好合適的重難點內(nèi)容,是成功的幼兒科學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善于捕捉孩子當前的熱點、敏感點,是科學活動創(chuàng)新的基礎
興趣是幼兒學科學的最佳導師,而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形象的。這個時候,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日常帶班的過程中走進每個孩子,傾聽童聲世界中有價值的內(nèi)容。如:世博會期間,孩子們游覽了世博會,因而對世博會中各國的展館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這個熱點,老師組織孩子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壘高》,正是因為孩子們對各種展館的關注和熱情,孩子們在活動的過程中興趣特別濃厚,他們不僅認真摸索壘高的各種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壘高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堅持不懈、團結合作的世博精神。
二、理清目標
目標是活動設計的核心,是活動設計的指向。恰當、清晰的目標能夠幫助我們把握活動的質(zhì)量,挖掘活動的價值。如大班活動《壘高》的目標是“嘗試二人合作探索壘高的又穩(wěn)又高的方法”,從目標中可清晰地看出活動的基本指向――在操作方式運用上是兩人合作;在壘高技能上是又穩(wěn)又高。這樣鮮明的目標既為整節(jié)活動指明了方向,也為老師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架構和重難點把握梳理了脈絡。又如中班科學活動《連接》,其目標之一為:在幫助小螞蟻點點的過程中有興趣地探索使物體變長的方法,從這一個目標中,我們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探索各種物體連接變長的方法,而目標中一個“趣”字則點明了活動“以趣激情,以趣激智”的教學方式。
三、把握過程
(一)有效提問
提問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提問,能開發(fā)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能將活動逐步引向深入,有助于引發(fā)幼兒思考與學習的主動性。科學探索活動也是這樣,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藝術和技巧是啟發(fā)幼兒觀察、想象、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的重要保證。如:大班科學活動《壘高》,其目的之一是讓幼兒探索又穩(wěn)又高的壘高方法。教師在提供積木之后,提出了第一個要求“穩(wěn)”,請幼兒帶著怎樣搭得“穩(wěn)”這個問題去探索,之后組織幼兒討論,“你們是怎樣合作壘高的?”這中間,不斷的鼓勵幼兒質(zhì)疑和總結經(jīng)驗。而后又以第一個活動為基點,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怎樣搭得又穩(wěn)又高?”作為探究重點,在這中間,幼兒不但動手做了,動手之后還進行了交流討論,討論過后又進行了操作,操作中又進行了驗證和探索。不僅滿足了動口、動手的需要,也讓幼兒或先思考后操作,或邊思考邊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為幼兒延續(xù)性的探索提供了原動力與基礎。
(二)材料價值
作為科探活動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老師在選擇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材料對本次活動而言它所蘊含的價值。也就是說,首先這些材料要有助于幼兒理解感知,能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其次這些材料應與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并能學會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種信息去進行分析、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再次,操作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其簡便有效,在生活中可以延續(xù)探索、繼續(xù)發(fā)現(xiàn)。如中班科學活動《連接》,材料為回形針、夾子、扭扭棒等,這些材料既可以作為連接的材料,也可以作為連接的工具,這就給予了孩子十分寬廣的探索空間,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連接可以是自身連接,也可以在工具的幫助下連接,如毛線這一種材料,既可以自己打結連接,也可以用夾子夾住連接,還可以怎樣連接呢?孩子在又開始思考同一種材料不同的連接方式。就是這樣,在和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接受著新的挑戰(zhàn),進行著新一輪的探索。
四、回歸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這就要求幼兒的科學教育要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走進幼兒的生活。如,中班科學《轉動》,材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見到的,如紐扣、風車、積木等,在孩子們初步了解了轉動的原理之后,老師將“轉動”回歸到了孩子的生活之中,請孩子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轉動,這些轉動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電扇轉動給大家?guī)砹藳鏊保械恼f“銀行里的轉椅方便大家觀看四面八方”、有的說“旋轉木馬的轉動給大家?guī)砹丝鞓贰薄m切、適宜的才是最適合幼兒的,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nèi)容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和內(nèi)化,才能激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
•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