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教育主體的生存狀態和持續情緒體驗。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可分為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和職業因素三大類。在幼兒園管理實踐中,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目標策略是制定學校和個人的發展規劃,路徑策略是全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環境策略是不斷加強組織文化建設。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 職業幸福感 教師專業發展
當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賴于人們幸福感的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幸福感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園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的奠基人和兒童的啟迪者、引路人,她們的職業幸福感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教育事業和每一位兒童的終身發展。
一、教師職業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
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新世紀以來的一個熱點話題。綜合各家之言,可以認為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得到滿足、理想得以實現、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的教育主體生存狀態,以及因此而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1]幼兒園教師的這種生存狀態和快樂體驗無論對兒童教育、學校發展還是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首先,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與兒童的幸福直接關聯。沒有教師“幸福地教”,就沒有學生“幸福地學”,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獲,既有自己感覺到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成功的歡樂,于是教師收獲的將是雙倍的幸福。其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關乎教師團隊的幸福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參照管理學上的“木桶原理”,教師團隊的幸福感取決于幸福感最低的教師。所以,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才能提高整個教師團隊的幸福感,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后,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關乎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人是一切生產關系的總和,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教師在學校獲得的職業幸福感會延伸到家庭、社區,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對于家庭關系的和諧穩定和社會的長治久安都會產生積極的潛在效應。
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大體可分為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和職業因素三大類。[2]個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別、教齡和年齡、職稱、個人健康與婚姻狀況等,組織因素主要包括學校管理制度、領導風格與組織氣氛、組織人際關系等,職業因素主要包括:社會期望、經濟收入、職業價值觀、職業倦怠、工作—家庭沖突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生活,持續影響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體驗和生存狀態。幼兒園園長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二、制訂規劃:提升職業幸福感的目標策略
首先要組織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同時指導教師制定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通過兩個“發展規劃”的協同配合,發揮遠景目標的方向引領作用。
1.制定幼兒園遠景發展規劃。發展要有方向感,幼兒園的發展必須有一個全面的遠景規劃。我們倡導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幼兒園優劣勢的分析和研討,集體確定學校的發展定位、思路、目標和措施。要引導教師將個人的職業價值取向與幼兒園的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幼兒園當做自己職業生活的土壤,覺得自己在幼兒園要發展、能發展,感到自己在幼兒園有奔頭、有希望,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2.制定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我們根據“學生歡迎、家長滿意、同行認可、領導放心”的四好型教師總體目標的要求,引導教師在幼兒園遠景發展規劃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廣大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總結和反思,不斷實現和超越預設的職業目標,并在其中切身體驗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快樂與幸福。
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幸福感的路徑策略
一般來說,職業幸福感較強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也較好,職業幸福感較弱的教師專業發展也相對較差。[3]圍繞教師專業發展這條主線,要在職業觀、專業知識與技能、專業情意等方面著力,來整體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6]研究的具體途徑有理論學習、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
1.成立學習型小組,凸顯特長。我們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組成小組,如美術小組、
音樂小組、家長工作小組、環境布置等小組,讓有相同特長和愛好的教師在一起研討,使這些教師在這一領域更強、更好、更有自信。一學期下來,大家一起來分享各自的成果,讓自己的特長為他人所用。
2.加強選擇性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每學期,我們根據教師的需求和幼兒園的發展需要,進行菜單式培訓:有專門面向新教師的入門培訓;有面向青年教師、成熟性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分層培訓;有班級管理、教科研實施、課題研究等單項培訓;還有蒙臺梭利、奧爾夫
音樂等特色培訓等。這些具有針對性的選擇性培訓,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加強學習研修,提高理論素養。鼓勵教師進行學歷進修,對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教師,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促使其再進修學前教育專業。同時每學期要求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開出書單,幼兒園為教師購買書籍、訂閱教育刊物、推薦閱讀材料。并通過開展讀書沙龍活動、讀書漂流活動、讀書匯報會等,不斷拓展教師的專業視野,提升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
4.利用名師資源,促進共同發展。聘請師德好、業務精的特級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導師,在班級管理、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設立教學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標準,并對骨干教師壓擔子、鋪路子、搭臺子,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施課題研究和培養青年教師,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
5.加強教學研討,提升業務水平。通過開展預約聽課、開門聽課、一日活動觀摩指導等活動,加強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考核。同時有計劃地舉行“青年教師匯報課”、“骨干教師示范課”等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師提供廣闊的演練空間和展示舞臺,讓教師們在幼兒園真正體驗著辛苦中的幸福、忙碌中的快樂。
四、加強組織文化建設:提升幸福感的環境策略
【幼兒園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本策略】相關文章:
• 美國幼兒園的愛國主義教育
• 試析幼兒園課外活動的開展策略
• 幼兒園進行禮儀教育的探索
•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
• 互聯網時代,幼兒園資源管理怎么做?
• 生活化情感教育幼兒教育論文
• 淺談幼兒園財務管理
• 論信息時代下幼兒園教研趨勢
• 幼兒園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
• 分析幼兒園消防工作的開展
• 中德幼兒園教育之比較研究
• 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