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我會制造聲音》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發現通過碰撞、敲擊、搖動物品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感受用常見物品制造聲音的樂趣,敢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在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我會制造聲音》含反思教案吧。
教案目標:
1、感受用常見物品制造聲音的樂趣。
2、發現通過碰撞、敲擊、搖動物品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3、敢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在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
4、學習使用"搖"、"敲"、"碰"等動詞。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教案準備:
故事《熊寶寶的寶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積木若干。
教案過程:
一、聽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熊寶寶的寶盒》,引發幼兒好奇與探索的愿望。
2、提問:"你們喜歡熊寶寶的寶盒嗎?為什么";"熊寶寶的寶盒都有什么?為什么會發出聲音?";"你們想不想也有這樣一個寶盒呢?"
二、制造聲音
1、觀察材料,提問幼兒材料的名稱。
"老師也有寶盒,看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東西?"
2、引導幼兒探究"用他們怎樣制造出好聽的聲音?"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觀察、指導"用兩件物品怎樣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它發出聲音的?""試一試其他東西看看能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
三、分享與交流
1、教師請小朋友演示他們的發現。
"你們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聽的聲音,哪個小朋友給大家表現一下,你是怎樣制造出好聽的聲音的?"
2、引導幼兒歸納:用敲一敲、搖一搖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聽的聲音。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動腦想、動手做、用眼看、用耳聽”了解到不同的材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興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同時也教會了幼兒認識事物的方法。整節活動孩子的興趣很濃,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與快樂。
小百科: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會制造聲音》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教案《好聞的氣味》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