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因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優化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以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數學概念的主動建構及其思維的發展呢?
一、根據幼兒實際發展水平科學確定教育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各個年齡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教師應依據《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先進行學情分析。學情分析主要是對幼兒現狀進行分析,包括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狀況、幼兒原有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智力的發展情況及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等發展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必須從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需求出發,確定科學適宜的教育目標,從而做到使教育活動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如,小班數學“認識4以內的數”的教學目標,認知目標是感知4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的實物;能力目標是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標是體驗在實際操作中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二、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有效地傳遞信息、指導幼兒的途徑。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常用方法有游戲法、情境教學法、引導啟發法、操作法、觀察法、示范法等,一般每個教學活動選用2~3種方法為宜,或者以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在一節活動中方法不宜過多。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不僅要考慮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強調數學活動的直觀性,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發展水平,尊重幼兒的學習規律,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形式及手段,使之貼近幼兒生活,合理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使之豐富多彩,富于變化,讓幼兒做學習的主人,主動、積極地實踐體驗,進而獲得新知。
三、巧妙創設問題情境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要以游戲為主線,積極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幼兒以最佳的思維狀態參與活動,進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小班數學“認識4以內的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創設了一個黑貓警長接到報警捉老鼠的情境,巧妙地將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合到具體的生活、游戲情境之中,讓幼兒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過程中,教學效果很好。
四、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
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思維和動作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就是操作體驗,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要讓幼兒主動參與進來,讓幼兒在親身體驗、操作練習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探索數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如,在中班數學“按規律排序”教學活動中,教師提供了幼兒熟悉的幾何圖形、盆花、椅子等,引導幼兒幫喜羊羊搭橋鋪路、進行運動會場地布置等,讓幼兒在發現規律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嘗試按事物的顏色、大小、現狀某一特征進行排序,獲得關于排序的數學感性經驗和邏輯知識,體驗成功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發展了幼兒觀察、比較、推理能力。實踐證明,這樣教學,教學氣氛活躍,實現了幼兒與材料、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互、對話,教學效果比較顯著。
五、精心提煉教學語言
要想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是關鍵。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每個活動環節的目標,緊扣主題,反復斟酌,精心提煉教學語言,努力做到導入性語言生動有趣、講解性語言清晰嚴謹、評價性語言有親和力。
如,小班數學“認識4以內的數”的教學活動,在引導幼兒學習點數的環節中,教師出示老鼠的圖片,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只老鼠?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3像什么?并強調,數的時候一個一個地數,數到幾停下,總數就是幾。這樣教師的教學語言清楚明確、有條有理、科學嚴謹有邏輯性,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收能力。
【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數學教學如何實現快樂學習
下一篇:例談幼兒園數學教學組織的有效性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