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合作作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在身心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游戲也不再僅限于單獨游戲和平行游戲,更多的是以合作游戲為主。幼兒期作為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行為,可以為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而在獨生子女盛行的時代,大多幼兒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合作,不利于其社會性的發展。而通過合作游戲,可以提高合作技能,促進幼兒合作意識、合作情感與合作行為的產生。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策略
0引言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隨著當前獨生子女數量的日益增多,獨生子女教育成為一個嚴肅的問題,在城市托兒所、幼兒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被貼上不合群、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標簽,這對他們今后的發展非常不利,也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據此問題展開研究和探索,對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提高今后大班幼兒合作游戲開展的質量,充分發揮合作游戲的價值,逐步完善幼兒合作游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1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存在的問題
1.1合作游戲多以小團體為單位進行,個別幼兒落單
大班幼兒已會自己選擇固定的伙伴,要么性格相似,要么喜好一致,互相吸引在一起,不難發現幼兒都喜歡和有一定領導能力的伙伴一起玩,他們的思想很創新,總能想出一些新點子、好主意,帶領這一小團體玩得很開心,特別招同齡人喜歡。而也有那么一些幼兒總是獨來獨往,或被排斥在外,或在一旁觀望,顯得不那么受大家喜歡,他們總是被動逃避的。尤其是要求自由分組時,有的是以“孩子王”為中心的固定團體,如果有其他人想加入多半是遭到拒絕。部分幼兒由于自身原因導致落單,而教師對這些幼兒的組織也往往忽略了他們的興趣與主觀愿望,隨意分組,存在主觀性,使游戲小組成員分配不合理,最終幼兒融入不了還是落單。
1.2合作游戲存在男女分開進行的問題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形成了性別角色意識,能夠從事與自己性別相當的游戲,所以在合作游戲中存在明顯的男女分開進行現象,對于游戲的選擇,女生之間喜歡玩抬花轎、跳繩,傾向于相對安靜的合作游戲,而男生則喜歡打打鬧鬧的合作游戲,如“抓特務”、“打敵人”等。而即使男女生在一起游戲,由于女生選擇與家庭、學校、社會等與日常生活相近的游戲,而男生游戲的主題往往是偏離日常生活的航天員、超人等,他們想象力更豐富,游戲規則和動作技能更復雜,所以,男女生彼此不熟悉對方的游戲規則和玩法,缺少對游戲的積極性和興趣,男女生之間游戲交集減少,慢慢分開游戲,不利于他們各方面的發展。
1.3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合作
由于游戲需要,幼兒常會扮演其他角色,如女生不夠時,要求男孩扮演媽媽,這時很多幼兒表現出不同意,他們很難想象與接受作為異性的自己,只忠心于自己喜歡的或與自己性別相一致的角色,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區分游戲與現實、自我與他人,在思想上很難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此外,由于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經驗有差異,他們還不能很好地協調和接受別人的想法,如玩具車壞了,一個幼兒說:“修一修就可以了”,另一個幼兒說:“買個新的吧”,他們各持己見,難以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為此,在解決問題時常發生沖突。有時幼兒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自己喜歡某種游戲就認為他人也喜歡,自己喜歡的別人也必須喜歡,強迫他人,不聽取意見,導致游戲過程很不開心,從而導致不會有小朋友喜歡和他一起玩了。
1.4開展合作游戲的內容單一、數量不足
幼兒園雖很少單獨提及合作游戲,但最能體現合作的角色游戲卻難得一見,介于組織難度大,甚至課表上都沒有安排,且實際教學內容出入較大,不能把課表上的活動都完成,而把大量時間花在了正規課堂上,導致戶外游戲時間非常少。而班級組織開展親子合作游戲的次數更少,孩子很少體驗到合作游戲中的快樂與成就感。在幼兒游戲中,由于教師精力有限,大部分時間都是讓他們進行平行游戲,只要有玩具,孩子就能自己玩起來,把幼兒“圈”起來,也不會存在磕磕絆絆的安全隱患。
1.5教師對游戲的指導不足,效果欠佳
談及教師對合作游戲的指導時,都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多采用垂直式介入。大部分教師說:在一旁觀察他們需要哪些幫忙,然后及時提供幫助,解決矛盾。事實上,觀察發現教師要么沒有觀察武斷介入,要么就等幼兒主動來尋求幫助,對矛盾解決也是批評自己認為調皮的一方,往往帶有主觀色彩。合作多體現在角色、結構、表演、體育、音樂和智力游戲中,多數教師對其中合作的部分挖掘與延伸不夠,任其自由發揮,指導不足。由于大班幼兒人數偏多,教師又要花費大量精力去設計課的流程、制造玩具和創設環境,所以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觀察所有幼兒的整個游戲過程。且呈現出高控性,對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程序多加干涉,指導也多以約束紀律為主,處于高控地位,忽視了自身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地位。
2成因分析
2.1幼兒受歡迎程度的特征差異
研究表明,在3歲左右,幼兒之間就出現了受歡迎程度的個體差異,這與幼兒的游戲能力息息相關,受歡迎型的幼兒喜歡與人交談,經常玩合作類游戲,友好積極,可以順利地加入他人的游戲,往往能在游戲中提出好的建議,并具一定影響力,常常是游戲的發起者。被拒絕型的幼兒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攻擊行為,如大吼大叫、霸道、不友好,并有意排斥其他人加入游戲,而獨生子女群體尤為明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理解集體規則,經常爭搶玩具,所以常受伙伴拒絕。被忽視型的幼兒則是站在一旁觀看、不合群或表現退縮,而不會主動加入合作游戲,或者自己玩自己的,既不令人討厭,也不招人喜歡,往往容易被同伴忽視。一般型的幼兒常常表現出既不很積極友好,也不是消極不友好,他們在合作游戲中表現一般。龐麗娟的研究指出,一般型的占50%以上,其他類型都是百分之十幾,他們各自在游戲中表現有差異,有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只顧自己玩,所以很難保證合作游戲開展的效果。
2.2不同性別幼兒在玩伴等選擇上存在差異
劉焱認為:“相同性別的兒童在一起游戲,其合作游戲的頻率是異性兒童合作游戲的4倍。兒童傾向于和同性別伙伴游戲,可能是因為能力、性別角色刻板化、有共同的興趣等因素混合而成的結果。”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較好的性別意識,所以在玩具和游戲的選擇上會有偏差。由于當今大眾還是有嚴重的性別角色刻板化認識,導致男孩在選擇女生玩具時,家長及其同伴都會反對,尤其是同伴會取笑他,對他的游戲與玩具選擇多加干涉;當女孩選擇異性玩具時,大家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不贊同。當男孩和女孩獨處時,一起玩異性玩具的可能性高,在有異性同伴在場時玩異性玩具的可能性很低。
2.3家長對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環境欠缺
受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大男子主義盛行,男性回到家里很少幫助女性做家務,有的以不會為理由索性什么也不做,在孩子眼里這種分工很明確,卻很少體現合作,有的家務直接是爺爺奶奶包辦,這種家庭關系是不和諧的,使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從此,幼兒習以為然,不懂得為父母分擔家務,家庭少見親子合作,這種氛圍不利于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而來自充滿矛盾的家庭的幼兒常有情緒困擾和許多行為問題,導致其不受歡迎。
2.4幼兒園教師的指導與榜樣性不夠
經調查發現,教師對合作游戲的指導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直接成為指揮者。教齡在兩年以下的年輕教師對游戲介入次數最多,并按預設目標進行干預,過度頻繁;而介入頻率較低的常常是教齡十年左右的教師,訪談中她們認為介入之前有必要對游戲過程進行觀察,在恰當時機指導幼兒游戲,但也存在擔心介入會阻礙其發展而選擇不介入,很多時候教師會把合作游戲規則與方法告知幼兒,提供游戲材料并簡單分好組,之后由幼兒自由探索,認為幼兒游戲時間就是她們放松的時間。對于游戲中出現超出幼兒能力范圍的問題,教師往往采取集體指導,很少個別觀察指導,語言指導多過親自示范。皮亞杰把此階段的幼兒歸為前運算思維階段,他們很難化抽象為具體,幼兒經驗有限,很難構造情景,不懂得變通,也沒有得到教師的及時幫助,使得游戲終止。由于幼兒教師工作繁雜,很多教師缺乏耐心的觀察,指導存在隨意性,有時甚至指導不當,多用語言指導,少以游戲者或游戲材料指導幼兒合作游戲,也有教師很難把握是否介入、何時介入、如何介入等問題,反而弄巧成拙打擾幼兒游戲。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糾紛時,多數教師要求相互謙讓、輪流玩,而很少引導其合作共玩,形成了通過輪流、謙讓等解決問題的思維定勢。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由于教師間有利益沖突或意見分歧時不能很好地交流、合作,幼兒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在幼兒游戲中,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師幼關系不平等,教學活動中師幼合作也鮮有。
3改進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的建議
3.1教師加強對合作游戲的組織
教師作為游戲指導的主體,為了合作游戲的順利開展,可以加強對游戲的組織,不斷完善合作游戲的評價方式,樹立正面的榜樣,為合作游戲的開展保駕護航。教師要注意游戲材料數量和種類的投放,可以通過減少玩具材料數量,多設計利于幼兒合作的情景,來增加合作游戲產生的機會,促進幼兒交往,但教師要準備好應對圍繞玩具而增加的沖突和攻擊性行為;也可以通過提供搭建積木、小木屋等需要合作才可完成的材料,促進幼兒分工合作與相互交流,體驗到合作游戲帶來的快樂,同時獲得交往技能。此外,教師要合理分配不同性別幼兒間的合作游戲,鼓勵男女幼兒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于小組人數、人員分配,也要遵循互補原則,相互促進,為了使男女生一起合作,就得在游戲與玩具的選擇上下功夫,可以選擇拼圖、搭積木等男女生都愛玩的合作型游戲,減少游戲中的性別分化。也有研究指出混齡游戲對幼兒合作行為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間可以多組織大班與學前班或中班、小班幼兒一起游戲,實現互補、互惠,相互促進合作游戲技能的提高,同時,還得注意游戲時間和空間是否足夠。此外,在競爭游戲中也要善于發掘合作行為,如拔河比賽等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體育游戲。
3.2幼兒園要為幼兒開展合作游戲不斷完善硬件設施
幼兒園從硬件上要不斷完善區域游戲,使游戲內容豐富起來,改善游戲區角缺乏的尷尬局面,鼓勵教師組織合作游戲,確保充裕的游戲時間,幼兒園課程制定要重視合作行為的養成,以幼兒的全面發展為主,而不單純是抓安全教育而忽視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亦不只是純粹強調紀律而打擾幼兒游戲,因為他們最終要融入社會,與人交往。幼兒園也需要慢慢轉化觀念與教育理念,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把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相結合,將游戲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比如在角色游戲中,醫生和護士需要合作,售貨人員和顧客間需要合作,幼兒園要在各游戲區域中挖掘、創造合作的機會,善于捕捉契機,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3.3家長為幼兒開展合作游戲創造條件
現今獨生子女缺少玩伴,親子游戲會一直占據幼兒游戲的重要地位,而不再局限于嬰兒期,所以,家長必須起到玩伴的作用。家長要創建環境,充分信任他們,經常讓他們參與幫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培養合作能力。此外,家長要從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角度選購玩具,提供豐富的、具有教育性的合作游戲材料,一起制造玩具,引導幼兒參與合作,培養游戲中積極的情緒。此外,幼兒在幼兒園接觸的基本都是同齡孩子,家長可以創造條件,讓孩子和幾個異齡幼兒來往,豐富幼兒游戲對象,家長則可以在一旁觀察孩子并給予指導,在集體合作的游戲中,鼓勵幼兒做出適宜的游戲行為,引導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干預攻擊行為,多讓孩子們自己出主意,增進交流合作,提高合作與問題處理能力。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家長要限制幼兒玩電腦游戲、手機游戲等“人—機”電子游戲的時間,鼓勵幼兒與伙伴間的實際互動游戲,重視對玩具的選擇,減少“看具”與遙控車等單獨玩的玩具,尤其對于不合群的孩子,則需要多提供一些需要與人合作的玩具,這對獨生子女的社會化發展非常必要。
3.4商家多設計和生產可開展合作游戲的玩具
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多“人—機”游戲,電子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同伴游戲時間,減少了幼兒間的實際交流,其余各種電子學習機也多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如數字、英語、拼音及閱讀等的學習,偏重于智商教育,忽視了當今情商在孩子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很難做到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為此,商家應利弊綜合,適當開發這種電子玩具,轉而多發掘能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的玩具,市場也要減少純粹屬于裝飾物的毛絨玩具等“看具”,以提高玩具的教育意義,真正地從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出發,避免走向極端。而民間玩具則很好地滿足了孩子交往的需要,把傳統玩具加工創新為新玩具將成為現代玩具的一大亮點。所以,市場要拋開獨生子女占大流的想法,在設計幼兒玩具時要注意是否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與人際交往技能。總之,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這也需要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與重視,以便從多方面形成合力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焱.角色游戲與“去中心化”[J].父母必讀,1997(12):12-13.
[2]龐麗娟,秦旭芳.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幼兒教育,1999(9):1-3.
[3]李幼穗,張麗玲,戴斌榮.兒童合作策略水平發展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0(4):425-429+510.
[4]孟繁華,田漢族.走向合作:現代學校組織的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7(12):55-59.
[5]郭華健.淺談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95-96.
作者:彭丹 彭俊榕 單位:川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資中縣太平鎮中心學校
【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問題及策略】相關文章:
上一篇:玩音樂教室在幼兒園的開發
下一篇:民辦幼兒園發展困境及破解策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