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組織與實施
1.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現狀與問題
(1)區域設置不科學。
區域的設置需要遵照兩個方面:一是娛樂性,要符合幼兒的愛好,要能夠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如剪紙、泥塑等;二是要有教育性,即能夠讓幼兒通過區域活動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根據幼兒的喜好以及學科教育的要求來進行區域活動的科學設置,而是往往傾向于根據自己的想法,結合教室的結構來布置,雖然形式比較花哨,但是并不符合幼兒活動的意愿,導致有些區域經常沒有孩子玩耍。
(2)活動區域的材料布置不合理。
很多幼兒園活動區域內的材料放置不足,缺乏童趣。例如,有的幼兒園的美工區只是為幼兒提供了水彩、畫筆等繪畫工具,學生在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沒有目的性和選擇性,活動的積極性也受到較大影響;還有很多幼兒園由于園區規模較小、經費緊張,區域材料比較單一且較長時間內得不到更新,兒童區域活動中材料的可選擇性小,也將影響到活動熱情。
(3)活動區域中教師角色模糊。
在日常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很多幼師陷入了兩種誤區:一種是“事事包辦型”,即不管幼兒是否具備獨立完成區域活動任務的能力,都親自示范、指導,而幼兒則是模仿與機械操作,這就遏制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另一種是“放任自流型”,即完全撒手不管,任幼兒自己操作擺弄,沒有給幼兒任何指導,活動渙散低效。一旦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不能明確自身的角色,區域活動也就不能順利有效地開展。
2.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優化策略
(1)合理創設自主活動空間。
首先,區域的布局要充分利用起園區的自然條件,比如在閱讀活動區域,要有充足的光照條件,保護孩子們的視力;科學探索區域要靠近水源,方便小朋友取水。其次,應做到動靜有序。在手工區、閱讀區應盡量安靜,讓學生沉下心來進行學習。再次,可以適時進行活動區域以及活動材料的變換。大部分幼兒具有“喜新厭舊”的心理,教師可以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區域場所和活動材料的變換,增強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時刻保持活動的興趣。最后,最重要的是確保幼兒活動區域的安全性。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容易發生意外事件,作為教師,必須確保電源、水源、活動器械的安全等,時刻做到以幼兒為本。
(2)科學投放區域活動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考慮不同年齡幼兒的水平和能力以及興趣愛好進行設置,盡可能地體現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在材料的投放方面,幼兒園應該圍繞活動的教育目標,盡可能多地提供多變、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吸引幼兒的興趣。比如,筆者在小班的“認識花”這一主題區域活動中,就可以提供畫花、花拓印、插花。需要指出的是,材料的選擇一定要按照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低齡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習慣,以確保材料的有效性。
(3)明確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師是幼兒區域活動的“看護人”:要消除區域中潛在的危險,確保幼兒安全活動;其次,教師是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者”:要教給幼兒正確的活動方法,讓幼兒進行參考與學習;再次,教師是幼兒區域活動的“合作者”:要幫助低齡幼兒、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區域活動;最后,教師是幼兒區域活動的“記錄員”,要認真細致地觀察每一位幼兒的活動情況,給予科學的活動評價,培養幼兒區域活動的興趣與能力,呵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促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以實現。
3.總結
區域活動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與機會,對促進幼兒生理機能、智力成長、個性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一定要充分重視區域活動,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區域活動,讓科學的區域活動伴隨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陳春蘭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橋南街中心幼兒園
第二篇:幼兒園區域活動淺析
一、對幼兒區域活動的環境進行優化
1.打破活動區域界限
對于區域活動的空間范圍可以根據幼兒活動的需要而拓展延伸到教師的每一個角度,甚至可以拓展到教室之外的空間。例如,在進行建構區的設置時可以將建構活動區域分別設置拼插區以及搭建區等,可以選擇將拼插區設置在室內,但設置時只在區域內放置上存有材料的矮柜而不對區域設置明確的界限,想要加入活動的幼兒可以自行拿取坐墊并自己選擇建構材料,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搭建區可以設置在教室之外的區域,區域的設置可以以木質積木為主,以其他廢舊材料為輔助,這種區域設置方式能夠將根據活動要求而建構的區域范圍拓展延伸到教室內部以及部分閑置區域。還可以在幼兒園的公共區域設立“共享區域”等,這種方式的時間探索不僅能夠實現區域最大化的挖掘以及對空間的充分利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全方面健康發展。
2.在區域要素之間建立有機聯系
區域活動互動是一個動態并且開放的系統,是活動當中的全部要素之間進行互相聯系、補充的過程。區域和非區域之間以及各個不同的區域活動之間都應當建立一定的內在有機聯系,彼此之間要進行積極的互動,從而使得區域活動整體更加具有系統性。例如在進行“超市”主題活動時,可以分別設立物品加工區域、物流派發區域以及超市選購區域等,在進行活動時,這幾個不同的區域是能夠互相交流的:“超市”的“管理人員”可以在物品加工區域選擇不同的商品原料和加工方式,隨后在超市選購區對“顧客”進行關于商品的意見詢問,確定訂購之后再請“物流公司”來將商品運輸到“超市”。類似于這種具有有機聯系的區域活動,能夠使得區域活動的內容不斷豐富并得到深化。在活動區域以及非活動區域之間同樣也需要實現內在的有機聯系,例如進行“超市”主題活動時還可以由教師與當地超市取得聯系,將幼兒們組織去超市進行參觀,參觀回來之后可以對超市活動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討論,這能夠同時實現區域活動和集體活動,還能夠實現與社區之間的溝通交流,而這種積極的互動則能夠完善并拓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環境。
二、對幼兒區域活動的內容進行優化
1.細心觀察幼兒,適時進行幫助指導
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常常會發現部分幼兒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在各個區域之間缺少互動或者自主的活動遇到一定的困難,這時幼兒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幫助,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能夠隨意的不分情況的對幼兒提供幫助指導。教師應當在幼兒確實由于自身經驗或者能力的局限而難以繼續進行區域活動時才對幼兒進行一定支持和指導。教師應當做到對幼兒進行不斷的細心觀察,并認真傾聽幼兒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對自己進行調整,使得自己能夠跟上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腳步,進入幼兒充滿靈性的活動世界。要在幼兒進行自主操作的過程中對幼兒賦予更多的信任,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以及時間,讓他們能夠進行自主的操作探索。
2.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細心觀察后,要對由觀察得到的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使得活動的內容能夠更加深入,并使活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對幼兒的不同表現采用行之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使得對幼兒的教育活動能夠得到不斷的深化拓展。例如當發現幼兒對區域活動興趣不大時,應當對幼兒的具體表現行為進行細心的觀察,并對幼兒不感興趣的原因進行討論分析,從而提出一些補救策略。
三、結束語:
幼兒園對幼兒日后的個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而區域活動的開展則具有獨特的優勢,能夠幫助幼兒進行其個性的和諧發展。區域活動應當成為幼兒自主全面發展的一扇門,在進行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田艷卿 單位:鄭州鐵路局中心幼兒園
第三篇: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策略
1.添磚加瓦策略
區域活動中,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能夠直接使用的。在投放材料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兒的情況,選用符合其發展水平的材料進行科學投放,在活動過程中適度引導,有效培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自主探索的興趣,實現自身能力的跨域。當然想要達到這個程度,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精心選擇投放材料的步驟,設置互動環境。例如我園中小班都有孩子們繞瓶蓋和穿珠子的區域設置,最初,教師只提供瓶蓋板、各色毛線和顏色、形狀各不相同的珠子,并不提供支架,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就會展開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繞線或串珠,結果就是些雜亂無章的毛線和珠子,孩子們僅僅是隨意的玩耍而已。此時,就需要教師再在活動區投放一些完整的步驟提示圖來作為學習支架,供孩子們參照,繞出或穿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從而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其探索和創造的興趣,達到在活動中提升的教育目標。
2.改頭換面的策略
即時更新的材料,是幼兒進行學習最為堅挺的支柱。幼兒的注意力需要多變的材料進行吸引,教師要善于根據幼兒的興趣適時改變區域活動環境,將舊的玩具用新的玩具進行替換或者創新玩法,才能激發幼兒對于環境興趣的提升。例如在生活區,都少不了穿鞋帶的練習。同樣的鞋子和鞋帶放上一段時間后,幼兒就會失去了操作興趣。教師就應及時觀察到幼兒的反應并隨著幼兒水平的提升,替補上不同顏色與樣式的鞋和鞋帶,以此來維持幼兒對于這項活動興趣的持久性。
3.創設游戲情境策略
另外,為幼兒創建出符合其年齡、興趣的環境也很重要,在其中融入游戲情節,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實踐和探究能力,將材料和環境的教育功能做到充分的開發。例如在小班操作區,教師通常會提供一些簡單的各色圖形卡片,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辨識顏色和形狀。然而,這種模式枯燥、單調,小班幼兒很快就會對其失去興趣。此時,就需要教師增加顏色、形狀各不相同的動物頭飾,讓幼兒給它們按類喂餅干或蓋房子,創設游戲情境,提升幼兒的興趣,以此來延長操作的時間。良好的教育方式都離不開師生的互動,區域活動也是一樣,因而教師應將區域活動環境定位為“互動性環境”。然而,在現今幼兒園教育中,“區域多戰線長”等情況非常普遍,教師很難有充足的時間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形成這種情況原因也包括教師將自己定位錯誤,在進行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經常將自己定位在管理者和控制者的位置上,卻忽視了區域活動教育的重點。為了有效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幼兒的創造性和探索能力,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對幼兒良好的想法和行為及時給予鼓勵,用情感和言語來實現與幼兒的互動。例如在大班閱讀區,教師可為幼兒放置一些自行記錄完成程度的表格,并標識圖書,讓幼兒每讀完一本書,就在表格上用圖案或符號等方式進行標記,教師定時觀察表格,就能夠清楚了解幼兒的閱讀情況,并根據此組織相應的閱讀活動或獎賞。這樣就可實現教師與幼兒的雙向互動,有效的提升幼兒對于區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4.總結
區域活動的主體雖然是幼兒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但是,想要有效的展開并取得良好成果,離不開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互動。教師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創設出安全、新穎、愉快的區域活動環境,讓幼兒主動的選擇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的想法積極進行操作和探究,才能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
作者:王曉風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七幼兒園
【幼兒園區域活動論文(3篇)】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品德教育滲透研究
下一篇:語言教學視野中幼兒園論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