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兒自主學習新歌能力的導學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我園教師中,音樂素養的高低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部分教師存在唱不準,不敢唱,彈不成,教不會的情況;而部分音樂素養較高的老師,雖然音樂知識與技能本身素質較好,但是仍然存在教不對、教不會尤其是導學策略模糊不清的問題。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把研究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研究共性的教師導學策略棋糊不清的問題上。以努力追求做到,盡量減少因為教師自身素質差異而導致的幼兒所獲得的音樂啟蒙教育的差異過大,我們認為加強對提高幼兒自主學習新歌能力的導學策略研究,可以幫助更多的教師掌握教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與具體策略,幫助更多的孩子逐漸成長為愛學、會學、能學的孩子。
二、對目前新歌教學活動的觀察與分析
我們通過近幾年對新歌教學活動的觀察與分析,發現教師過于注重直接的教而忽略了幼兒自主學 習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形成‘老師不教我就不會,我就沒辦法學’的學習習慣。
三、新歌學習過程中學習元素分析
(一)從學習一首新歌的角度分析:
學習一首新歌需要:1、準確辨識旋律與歌詞(內部學習)2、精準模仿旋律與歌詞(外在表現)
(二)從人學習能力的角度分析:
學習一首新歌需要運用注意(專注力),傾聽,理解,判斷,檢核等能力,如果是群體學習還需要運用討論,質疑,分享,求助與幫助。
四、新歌教學活動導學策略的調整
(一)努力了解幼兒依靠自身能力能學習到什么程度:在該項研究前期,我們的教師偽裝不會唱這些歌,僅僅起一個組織的作用,目的是看看孩子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學會—首新歌,學習的過程中可能發生一些什么情況或問題;也讓教師確信幼兒是有這種學習能力的,從而重新找到自己的站位。(事實上孩子是有一定的的學習能力的,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過他,老師們也總認為不教就不會)
(二)教師運用什么樣的策略能夠幫助幼兒學得更好: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就要放手讓孩子達到他能夠達到的高度,如果是孩子力所不及的問題或困難就需要教師運用適宜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突破學習障礙與困難實現學習上的飛躍。
導學策略:(基本接照新歌教學的流程)該策略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次教學活動流程,教師需在不同的情況出現時選用相應的策略。
(1)裝的策略
導學用語:這首歌老師也不會唱,我們能不能一起努力想辦法學會它呢?為什么要裝?(盡量降低幼兒對老師的依賴轉而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進行學習)裝到什么程度?(教師盡量轉換自己的角色由原來的教授者轉變為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學習同伴;與幼兒建立更平等、更親近的學習伙伴關系)
(2)在教師假裝不會的情況下,幼兒的學習過程
導學用語:我們要做哪些事才能學會一首新歌呢?要多聽聽,跟著學,自己跟著唱。主要是聽什么?學什么呢?(聽旋律,聽歌詞?聽聽怎樣唱的?)(即是孩子可能回答的方向,也是教師應提前準備的預案(答案)對前一個問題的具體拆解)
(3)嘗試學習
導學用語:那我們先來試一試,是我們想的這樣嗎?
①初次完整傾聽:
導學用語:下面我們仔細地聽錄音(聽某老師唱),然后告訴大家你聽到歌詞中唱到了什么?(傾聽與表達)
②討論歌詞主要內容:
導學用語:剛才某小朋友他聽到了這些,大家覺得是這樣的嗎?(討論)我們聽到的歌詞準確嗎?原歌曲中是這樣唱的嗎?
A意見一致時:
導學用語:如果這位小朋友找的歌詞和大家一樣。我們一致認為是這樣的,有什么辦法驗證—下確確實實(真的)就是這樣的呢?(再聽一遍,核實—下,我們再搞搞準,問問懂的人。)怎么才能知道我們聽到的歌詞是不是準確的呢?教師使用該導學用語時請選擇其一(再次檢核,同伴辯論,推理分析)(這種策略適用于該研究的早期階段,到幼兒比較熟悉的時候可以減少使用,目的是希望培養孩子尊重客觀事實的意識或者態度,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權威、書本的說法,學習自己到客觀事物中去尋找答案。)
B意見不一致時:
如果幼兒有異議,會提出:“我聽到的不太一樣。我聽到的是……”教師導學用語:大家覺得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你這樣說呢?我們剛才出現了幾種看法,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怎樣核實—下?重聽一次或幾次。有時教師可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討論的導學用語是:你們聽到的是這樣的,我覺得歌詞唱的是……你們覺得呢?
C根據歌曲的難易程度及幼兒的學習情況選擇學習的策略。
導學用語:我們需要選擇整酋聽還是一段一段聽?我們需要選擇一段段的聽還是一句句的聽?通常需根據孩子傾聽后找歌詞的準確或困難程度,一般采取完整聽一一分段聽一一分句聽的分類指導策略。比如:幼兒聽了一遍后找準歌詞的準確程度較高,說明學習難度不大,再聽時可仍然采取完整聽的策略。如果感覺孩子困難較多,可以降低傾聽的量,選擇分段聽甚或分句聽。
③按順序準確梳理歌詞:
導學用語:
老師:下面我們再完整聽一遍歌曲,請大家努力按順序去記憶歌詞,聽完后告訴大家歌曲第一句唱的什么,第二句……?這位小朋友認為歌詞的順序是這樣的?你同意嗎?大家認為是這樣的嗎?
A意見一致時——B意見不一致時……(具體內容參看討論歌詞主要內容部分)
④借助圖畫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A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反映歌詞內容的圖片
導學用語:哪張圖片是表現我們找到的這句歌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著這張圖片再把這句歌詞準確的說一遍吧。
B教師現場與孩子討論,用畫圖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的順序與內容。
導學用語:我們用什么圖畫表示我們剛找出的這句歌詞呢?我們一起看著這張圖片再把這句歌詞準確的說一遍吧。
⑤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導學策略:
在此過程當中,對于一些幼兒不能理解的歌詞內容,其指導策略有:
A語言講解;B通過游戲來理解(大鹿:咱們手把手挽牢);C講故事;D看圖片;E做動作;F類似情緒的理解
⑥調節幼兒學習注意力的指導策略:
在討論過程中有幼兒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教師指導策略:
語言的提示:對問題的特別重復,如:教師語調高低、語速快慢、語音變化等:
請小朋友(包括注意力分散的小朋友)重復剛才教師或小朋友的話;身體的接觸;眼神的提醒;教師所處空間方位的調整上述指導策略中包括了Al體學習的導學策略和群體學習的導學策略。
(4)準確記誦歌詞(當孩子們找到準確的歌詞時,還需要強比一下記憶)
導學用語:
我們現在已經確定了歌里是這樣說的,那我們怎樣才能記住它呢?(再念幾遍,串聯性朗讀:后面的幾句和前幾句進行串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找歌詞找準,將歌詞弄懂)
(5)自我檢驗與評價
導學用語:
我們做到什么樣就能確定自己學會一首新歌了?怎樣判斷自己學會了,唱對旋律,唱清歌詞。(在幼兒比較熟悉這套學習方法之后,教師可使用此策略幫助幼兒建立一定的評判標準)
五、同一音樂素材的多次及連續性開發(畫兩種圖)
(一)、同一音樂素材逐步提高學習難度。
(二)、同一音樂素材開發為不同的音樂活動形式
六、我們的思考
經過近幾年的砑究與實踐檢驗,我園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中出現了這樣一些變化:所有的教師都能運用該套策略開展新歌學習活動,即便是不能完全理解這套方法,哪怕是比較機械地套用,但是只要堅持使用,幼兒學習新歌的速度與精準程度都大幅提高,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里學一首新歌非常快速。更多的孩子在集體學習新歌活動中,已能較多地運用其中的一些策略,替代了原來由教師說的話語,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幼兒逐漸把老師的一些指導策略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策略
【提高幼兒自主學習新歌能力的導學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音樂活動成功組織的細節智慧
下一篇:流行歌曲與幼兒園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