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先生非常重視兒童的藝術教育,他認為,“音樂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種抒發情感的活動,音樂是兒童生活中的靈魂。大多健康的兒童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首要前提,因為幼兒年齡小,有意控制力差,有了興趣,幼兒就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能產生欣慰、快樂的情緒,能抑制疲勞,克服困難。興趣是幼兒學習知識、開發智力的動力,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凡是幼兒感興趣的東西,他學習時就注意力集中,積極性高,就會鉆研、去思考。但幼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動中培養的。
結合陳鶴琴先生的教育理論,我來談談如何激發和培養幼兒對音樂長久和濃厚的興趣。
一、音樂活動本身要能吸引幼兒
1 通過環境創設激發幼兒的興趣
陳鶴琴提出:“小孩子應有音樂的環境,小孩子學音樂要從小學的;可以說世界上的音樂家,沒有一個不是從小學起的:就是普通的小孩子,要學音樂也必須從小學起。”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在活動室我們布置了音樂區,提供了各種節奏樂器,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的興趣。
2 通過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
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音樂素材,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音樂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現在素材本身,還表現在教師創設的氛圍中。
比如,蒲公英以其獨特、有趣的傳播形式吸引了我們,不僅孩子們會十分高興地吹一把蒲公英的花朵,就連成人也會忍不住捏起一朵吹一吹,這樣的景象十分地動人,很有美感。因此我設計了韻律活動《蒲公英》,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生動形象的表現和感知,使孩子們體驗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和美;《猴子學樣》是孩子們熟悉的故事,他們很喜歡,我將這個故事設計為音樂游戲,通過有趣的“學樣”游戲讓孩子們掌握了交替互動的節奏型。
3 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陳鶴琴主張幼稚園應當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法去教導兒童,他認為“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游戲,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動機去教導他。”長期的教育實踐也告訴我們: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最接近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和支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孩子們特別喜歡音樂游戲《丟手絹》、《找朋友》,即使是內向的孩子在游戲中也敢于大聲地唱歌,體驗到了快樂;小班音樂活動《小兔捉迷藏》就是在游戲中讓孩子們學習有節奏地蹦跳:再比如,幼兒對新授歌曲的興趣不是很高,不愿意一遍遍地反復演唱,于是我在教唱歌曲《春天》時加入了“找春天”的音樂游戲,孩子們連續演唱了幾遍仍然興趣盎然,同時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4 通過故事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兒對老師有著較強的信任感和依賴性,他們喜歡聽老師講故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利用一些小故事導入活動,提高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陳鶴琴提出“教學故事化”的原則。第一是“教材故事化,才能生動有趣”。如歌唱活動《迷路的小花鴨》以故事導入,將歌曲內容編成小故事,幼兒很感興趣,很快就能記住歌詞;第二是“教法故事化,目的在于引起兒童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注意力集中起來,快快活活地做自己的工作”。在音樂游戲《癢癢樹》和《小兔捉迷藏》中,我將游戲內容編成小故事,讓孩子們通過故事理解音樂活動內容,使他們在強烈的興趣支配下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5 通過動物形象和教具,生活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
年齡較小的幼兒多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可愛的小動物,活動中可利用有趣的動物形象吸引幼兒,色彩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具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如歌曲《小豬睡覺》中,小豬憨厚、可愛的形象本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再讓幼兒帶上小豬的頭飾進行表演,他們樂在其中,積極性很高;在《小兔捉迷藏》活動中,我利用了小兔子的手偶和頭飾使幼兒很快地進入了角色:在音樂游戲《老鼠斗貓》和《小袋鼠樂樂》中,教師出示的動物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活動的教具和材料要貼近他們的生活,用他們日常用的或熟悉的物品進行學習,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陳鶴琴說:“小孩子的環境中,一根木棒、一枝竹片、一塊木板也是玩具的材料。”小班韻律活動《洗澡》,我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浴球,他們拿著浴球跟著音樂洗澡使活動達到了高潮,最后大家出去曬浴球,自然的結束了音樂活動。
6 通過動靜交替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無意注意占優勢。所以在活動中要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一感受音樂一理解音樂一鑒賞音樂一表現音樂”的全歷程。如《我是小海軍》這首歌比較難,可在活動開始部分用歌曲的旋律來模仿小海軍的動作,提高他們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在歌唱活動《春天》中,單一的學唱比較枯燥,我根據歌詞的內容編排了一些簡單的模仿動作,讓幼兒動起來,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就調動了起來。
二、教師自身要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1 通過鼓勵激發幼兒的興趣
積極的鼓勵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應多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在幼兒對自己沒有信心,在活動任務面前表現出退縮或進退兩難時,教師的打氣鼓勵能使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對于幼兒細微的進步或成功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能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
2 通過豐富的語言、動作和表情激發幼兒的興趣
在組織教學中,幼兒受教師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關注教師言行,以教師的指令為自己行動的依據,教師的語氣表情和動作都會不自覺的影響幼兒的情緒。如果教師的語氣是兒童化、趣味性的,教師的表情是豐富的、多彩的,教師的動作是有童趣的、
夸張的,那么幼兒興趣會很高漲,會積極參與,他們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會發揮得更好;如果教師的語言動作比較平淡僵硬,那么幼兒的情緒也會不高,表現的會比較消極。如在歌唱活動《小金魚》中,教師提問:“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會在水里游來游去,你們猜猜它是誰?”教師神秘的語言和表情一下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其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下面的環節中。
3 通過比賽激發幼兒的興趣
陳鶴琴說:“兒童大都喜歡比賽,喜歡競爭的。”他提倡:“做教師的利用這種心理去教導兒童,去增加兒童的興趣,去促進學習的效率。”在音樂歌唱活動中,我們常常會讓幼兒分組,如男孩子演唱和女孩子演唱,這樣他們立刻能精神飽滿、更加積極、認真地演唱歌曲,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
三、挖掘幼兒的潛能,使其保持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 通過創編激發幼兒的興趣
創編一般會比模仿更容易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在韻律活動《綠毛蟲》中,教師先將自己編好的動作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給幼兒,幼兒很快樂的參與學習。隨后,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自由創編的機會,讓幼兒創造各種綠毛蟲吃東西、睡覺的動作,并帶領同伴共同表演,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感受到了自己在活動中的價值,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更加快樂,體會到了一種自豪與自信。在向幼兒提供探索、創新的經驗方法時,教師的經驗固然重要,但來自幼兒自己和同伴中的經驗不僅能激發他們模仿的興趣和信心,而且有利于養成幼兒的探索創新意識。
2 通過兒童教兒童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在幼兒心中有著較高的威信,他們信任、崇拜老師。幼兒的表現欲也比較旺盛,如果能當上“小老師”來教其他小朋友,他們會感到無比自豪。因此,在幼兒對活動比較熟悉的情況下,請幼兒來擔任“小老師”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如大班幼兒的打擊樂活動中,幼兒演奏比較熟練了之后,請幼兒代替老師擔任小指揮,不僅能使這個幼兒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能激發其他幼兒的興趣。
幼兒對事物或活動的興趣多是由外部因素激發的,多是直接興趣和短暫興趣,我們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運用多種教育資源,將這些直接興趣和短暫興趣不斷積累性強化,逐步發展為間接興趣和穩定興趣。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挖掘和發展音樂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賦有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萌發幼兒初步感覺美、表現美的重要使命。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有責任成為幼兒音樂活動的伙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分享快樂。
【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相關文章:
上一篇:實踐主題背景下音樂活動的感悟
下一篇:淺談音樂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