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這是一個依據圖畫書來開展的關于人與人相處的價值認知的教學活動。
《一根羽毛也不能動》講述了發生在鴨子和天鵝這對朋友之間的故事。鴨子靈巧又勇敢,天鵝可愛又執拗,它們閑來沒事喜歡一起玩,但又總是會為了一些小事起摩擦,猶如幼兒之間的交往。令人感動的是,在危急時刻,它們依然最看重自己的朋友,讓我們體會到朋友情誼的可貴。
教學中游戲情境的設計,不僅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故事情節本身帶來的樂趣,還能從中感受到規則的力量和堅持的可貴,更能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友情帶來的溫暖。
大班幼兒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活動中我用生動的圖案、符號代替文字,反復多次出現,引導幼兒觀察、讀懂其含意,并深刻感受故事主題,以此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理解角色的心理變化并大膽講述。
2.感受朋友之間的情誼,知道擁有朋友的可貴。
活動準備:《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介紹角色,引起興趣
1.出示角色:它們是誰? (一般幼兒會根據兩者的顏色進行猜測:白色的是天鵝,黑色的是鴨子。)
[通過提問可及時了解幼兒相關的認知水平。]
2.出示文字:“天鵝”和“鴨子”,究竟哪只是天鵝?哪只是鴨子?
幼兒:黑色的是天鵝,白色的是鴨子。
教師:你說的是顏色的不同。
幼兒:脖子長的是天鵝,脖子短的是鴨子。
幼兒:大(高)個的是天鵝,小(矮)個的是鴨子。
教師:仔細看,天鵝和鴨子的體型也是不同的。
幼兒:頭上有肉瘤的是天鵝,頭上沒有肉瘤的是鴨子。
教師:這么細微的差異也被你發現了,看得真仔細。
【此環節主要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天鵝和鴨子的不同之處,并表述觀察到的差異。注意鼓勵幼兒多維度地進行觀察。】
二、觀察理解,大膽講述
1.播放課件:
(天鵝要往左邊走,鴨子要往右邊走。)
你猜它們為什么事情爭吵?
它們在比誰長得好看;它們都說自己的本領大,于是就吵起來了……
【幼兒的回答反映了他們對圖示的不同理解和各自的生活經驗。)
2.播放天鵝和鴨子比賽的圖片(兩張):它們正在比什么?誰勝了?
【此環節要注意引導幼兒有條理地講述天鵝和鴨子比賽什么,結果如何。】
3.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提問:比賽什么才公平?
幼兒:可以比跑步。
教師:比跑步為什么公平?
幼兒:它們兩個跑步的速度應該差不多。
幼兒:比跳高,它們兩個都不太會跳高。
教師:比它們水平差不多或都不拿手的項目公平一些嗎?
幼兒:比尋寶,把寶貝藏起來,讓它們去找。
教師:誰來藏?
幼兒:找個裁判。
教師:我建議比玩游戲,這個游戲一定要是大家熟悉的,既好玩,又能比出勝負,玩什么游戲呢?
幼兒:玩“石頭、剪刀、布”吧。
教師:這個游戲不錯,又簡單,又有趣,比較容易分出勝負。
(幼兒的回答五花八門,但都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由此反映了他們對“公平”的理解。)
【此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說說(演示)平時朋友閫喜歡玩的游戲,可以讓幼兒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通過幼兒的回答教師能看出幼兒的生活經驗以及對“公平”的理解。】
4.繼續欣賞故事,講述天鵝和鴨子比賽“木頭人”游戲的經過。
(1)玩“木頭人”游戲,怎樣算勝,怎樣算負?
【此環節教師可以創設機會讓幼兒簡潔明了地講述,也為下一環節的游戲作鋪墊。】
(2)觀察符號:
天鵝和鴨子的心里分別在想什么?
【此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根據當時的情境,猜測、理解符號所表達的意思。】
三、游戲體驗,分享經驗
1.天鵝和鴨子都很會玩“木頭人”的游戲,它們玩得不分上下,你們想不想試試?
2.講解游戲規則:邊念兒歌,邊隨意走動,念完兒歌就要立即擺好姿勢,保持不動。有兩個人會來“搗亂”,引“木頭人”發笑或移動,但這兩個人不能觸碰“木頭人”的身體;在規定時間內“木頭人”能堅持不動為勝。
3.第一次玩游戲(30秒),游戲后采訪獲勝者:你是怎樣讓自己堅持到最后的?
幼兒:做的動作不能太難,要不然會摔倒的。
教師:對,讓自己的身體穩定很重要。
幼兒:把眼睛閉起來,就看不到他們(搗亂者)的怪動作了。
教師:眼不見,心不亂,是個不錯的主意。
【在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玩游戲時幼兒的目的性和意識都不強,缺少獲勝的方法。在此設計交流的環節,可引發幼兒的思考,獲得游戲勝利的方法。】
4.第二次玩游戲(45秒),游戲前提示幼兒:有了上一次的游戲經驗,這次獲勝者一定會更多,如果你能成為獲勝者,等會兒要告訴我們,游戲的時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活動中有的幼兒緊靠墻壁而站;有的緊閉雙眼:有的趴在地上……
游戲后交流:
幼兒:我在想,我要勝,我要勝……
教師:你心里的想法很堅定。
幼兒:我什么也沒想,發呆就可以了。
教師:心無雜念,別人也就影響不到你。
幼兒: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堅持到底。
教師:對,堅持兩個字太重要了。
【在第一次玩游戲的基礎上,第二次玩游戲時幼兒的目的性更強,他們會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肢體動作,控制自己不受干擾,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活動。】
四、交流討論,提升情感
1.我們玩游戲玩得很高興,可是天鵝和鴨子的比賽到現在還沒分出勝負呢,一起去看看它們比賽的結果。它們從白天比到了夜晚,又從夜晚比到了第二天清晨,到底比賽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樣吧,如果你覺得比賽該結束了,就大聲地告訴它們。
幼兒:該結束了,狐貍來了,它會吃了它們的……
幼兒:不要結束,比賽還沒結果,沒分出勝負。
幼兒:快結束,否則狐貍把它們裝到口袋里,要被抓回去的。
幼兒:不要結束,裝死就可以了,等狐貍走了再比。
幼兒:要結束的,找個安全的地方再比。
教師:有人覺得比賽沒分出勝負不能結束,因為勝負很重要;有人覺得逃跑更要緊,因為生命很重要。究竟是生命重要,還是勝負重要呢?
幼兒:生命重要。
(設疑:假如狐貍要把天鵝扔下鍋。)
幼兒:不要比了,天鵝就要被丟到鍋里去了。
教師:你覺得這個時候誰該動了?
幼兒:天鵝,因為天鵝快要被吃掉了。
幼兒:鴨子,快點跑吧,馬上就要吃它了。
教師:你覺得鴨子該逃跑嗎?
幼兒:不,它應該去救天鵝,因為天鵝是它的朋友。
教師:自己的生命很重要,朋友的生命也同樣重要,究竟誰會動呢?
(對話中,幼兒的想法不斷地互相碰撞,有的幼兒的想法開始發生變化,也有的幼兒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漸漸理解了生命的可貴、朋友的可貴。)
【此環節可讓幼兒各抒己見,給予他們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對話中讓他們逐步理解故事的內涵。】
2.講述故事結尾,討論:你覺得誰是冠軍?
幼兒:鴨子是冠軍,因為它救了天鵝。
幼兒:天鵝是冠軍,因為它一直堅持到了最后。
幼兒:鴨子勝了,它很勇敢。
教師: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要是論比賽,天鵝勝了;要是說勇敢,那鴨子一定是冠軍。不管誰勝誰負,它們心里都暗暗下定決心,要永遠在一起。
《一根羽毛也不能動》教學反思
本月我們的公開課的主題就是模仿,應彩云老師《猜猜我有多愛你》和《一根羽毛也不能少》這兩堂課非常精彩,給了我很多啟示。關于繪本教學對于園內的老師們是一個新的嘗試,對于個人來說更是一個新的挑戰。在選擇兩者時我糾結了很久,對于這兩個繪本教學老說都是語言類的課程,中二班的孩子們的年齡特點使我在這個課程的選擇上猶豫不決。《猜猜我有多愛你》是純語言的引導教學,讓孩子感受愛的含義,可能中二班的孩子在這樣的課堂過程中難以把控住,然而從自身來說對后者的內容也了解得更加深入一點,最終決定選擇《一根羽毛也不能少》,這節課的內容符合大齡班的孩子,不過這是大班的課程,所以對于我來說,都是賦有挑戰性的。
對于這次的公開課,前期的準備工作還是做得比較充分的,起初跟園長們初步簡略地討論過課程的內容,雖然沒有深入的討論,但是心中對于整個課堂的構思已油然而生,接下來對于課堂整體的環節也進行多次揣摩,緊接著又構思了一些適用于中二班的語言提問和游戲環節的界定,最后還在朋友面前進行試講等。一次公開課可以使我們在教學的道路上積累經驗,在提高技能的同時,對于我們所存在的毛病和問題也會隨之呈現出來予以改正,提升教學能力。這節課從整體上來說個人還是很滿意的,也算是我預料中的效果,中二班的孩子們在這節課上真的很給力,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而且紀律也比平常要好,這一點我感到很欣慰。不過最終的結果是難以預料的,也許是自己抱著太大的希望想努力去干好這件事,卻沒有得到眾老師們的肯定,心里難免會有點落差感,不管結果如何,我很享受準備這堂公開課的過程,讓我又一次嘗試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對于這次課堂的不足之處,我的反思如下:
第一、在游戲環節的設計時,應該有層次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可將游戲取名為“一個鈴鐺也不能少”。
第二、教師示范性教學運用得過少,應當多讓小朋友進行模仿,讓他們更加明白游戲的內容和規則要求。
第三、語言教學應多引導孩子多說,教師應該少說多做。
第四、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不要將自己一貫的思維強加到孩子的頭上,從而遏制其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五、在游戲環節時,為了避免混亂的局面出現,可以將上課時幼兒需要用到的教具放到小朋友的座位下面。
第六、在環節設計前期語言要充分和肯定,要大方自然,不要呈現出一種不自信的狀態。
第七、對整個游戲環節的紀律把控還很欠缺,要求平常多進行操作得到提高。
第八、游戲設計的點藥有針對性,應當有獎有罰,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其產生競爭意識。
以上是本次公開課的總結與反思,這次的公開課也讓我明白自我肯定的重要性。時刻告訴自己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不管發生什么,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首先要學會自我肯定,永遠記住“態度決定高度”,正視自己昨天的缺點和失敗,才能夠擁抱明天的成功,加油,相信我的課依舊會很精彩!
【大班閱讀《一根羽毛也不能動》課件ppt】相關文章:
上一篇:大班閱讀《犟龜》PPT課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