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滿到支持
實錄:
這學期,我帶了個新中班,也就是說,我們班級的這些孩子們都沒有上過小班,直接進了中班,而且我們班的幼兒農村的占大多數,除了農村的那就是外地的,大多數家長平時都不管孩子,由祖輩帶領,可想而知,這樣的家長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至于孩子的其他情況,對于他們來說無所謂。而且家長對于幼兒園的其他情況都不了解。
開學不久的一天,家長都來領孩子了,我讓家長看一下家長欄里的通知,原來,是要爸爸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一盆植物帶到幼兒園來。這下,只聽到一些家長在外面你一句,我一句的埋怨起來:“上個幼兒園還要那么煩,又不是沒有交錢,一會兒帶這個,一會兒帶那個,天天都有事情。”聽到這樣的話,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解釋到:“幼兒園是很麻煩的,但也需要家長的支持。”能理解的家長接受了,但不能理解的家長只能帶著一張不情愿的臉色離去了。
就這樣,這件事每天都不停的在我心里翻騰。新生家長開放半日活動不久舉行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活動那天,家長們興致勃勃的過來了,豐富的材料、快樂的游戲、孩子們興趣十足的參與活動讓家長們贊嘆不已;看著孩子們自己給自己帶來的花澆水,更是感動的不得了,連連稱奇;看著孩子們拿著自己帶來的易拉罐做操------家長們直接感受到幼兒園給孩子帶來的快樂,紛紛表示,只要孩子活動需要的,他們將全力支持。
≈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有多種方法和途徑,在具體工作中,幼兒園一定要結合家園之間存在的具體問題,從實際出發,創造性的開展家長工作。在這個案例中,家長們之所以有怨言,不在乎有兩種原因:一方面是不了解幼兒園的活動內容和特點;另一方面是暫時沒有老師所需要的材料。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做好家園合作這一工作。
〈思:
作為家園共育的一方,家長往往有許多想法和要求。比如:孩子在家時有人疼有人愛,散漫慣了不,現在上幼兒園了,不適應怎么辦?孩子們在幼兒園會學到些什么?多學些好還是少學些好?等等。 于是,教師常感嘆: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難“對付”了。教師也有不少無奈和困惑。比如:幼兒入園了,從家庭到托兒所、幼兒園,由家中的小皇帝變為普通的一員,常常不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而家長由于心疼孩子,仍把他們當“寶寶”一樣嬌縱遷就;幼兒園的主要學習形式是游戲,但“游戲”不能出成績,家長有要求怎么辦?等等。教師們的傾向性大多是,盡量溝通,如若不行就我行我素,千萬別壞了規矩,而家長也有了關于教師“素質問題”的議論和抱怨。可見家園雙方都存在著某種誤解和困惑,雙方的關注大都基于“本位”,往往從各自的角度出發提出要求和想法,雙方只看到需要上的一致性,沒有看到需要上的差異性,可見,誤解需要解開,困惑需要消釋——加強溝通和理解是雙方的共同要求。本案例中,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觀摩半日活動,家長對幼兒園的工作從不滿到支持,保證了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順利進行。
【家訪案例:從不滿到支持】相關文章:
上一篇:如何與家長建立良好關系
下一篇:遇到難題,別忘了向家長請教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