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優化一日活動—靈活施教
關注個體,幼兒由于受遺傳和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表現出個體差異,這些差異會反映在生活活動和學習活動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了解、關心每位幼兒,然后因人施教,靈活地進行各種教育。《綱要》中也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教材靈活地運用。
1、靈活調整幼兒一日活動時間的安排。
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在作息時間和教學活動時間安排上力求更加科學化、合理。考慮到寶寶門的生活自理能力差,進餐、睡覺、起床的時間安排要比其它班級稍長。在午睡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起床了,有的孩子還未睡醒,那么我們會讓這部分孩子多睡一會,滿足個體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我會考慮孩子對這個教學活動的興趣的基礎上,在時間上會適當進行縮短或延長。另外,我認為一次有限的集體教學時間并不能照顧的所有的孩子。我們還因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個別教學活動。比如:在科學活動認識《大拇指和小拇指》中,如果只采用集體的教學只能照顧到兩頭的孩子,那么中間的一部分孩子就會被忽視,作為陪客,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隱性的浪費時間。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我采取了分組的方式,讓孩子都能參與“小拇指勾一勾”的游戲;每個孩子自由地用大拇指進行表揚同伴的方式來認識大拇指的用處,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孩子們認識了大拇指和小拇指。
2、靈活合理安排教育內容。
根據幼兒不同年齡特點,生活主題教育內容的比重也有所不同,年齡越小,越重視生活活動,教育要在生活中進行。寶寶的身體組織和功能較弱,獨立性差,情緒不穩定,我們較多地安排生活技能教育、生活中的情緒情感教育。比如主題活動“寶寶上幼兒園”“寶寶真能干”等等。孩子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這一生活事件就是活動本身;包括自己學習吃飯、穿衣、洗臉等等,生活中所需要的許多技能就是教育內容,教育滲透在生活中。通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和學習,我們寶寶班的孩子在自力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大部分孩子會自己穿褲子,自己如廁,自己吃完飯還會去喂其它的孩子等等。
【精選幼兒園觀察記錄《優化一日活動—靈活施教》】相關文章:
上一篇:精品幼兒園觀察記錄《小書包累了》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