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尊重幼兒的自主權
孩子在游戲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案例中的孩子在游戲結構時出現的自發游戲,證明單純性的建構已滿足不了孩子的興趣。起先孩子出現的“鬧騰”教師能根據孩子們的意愿讓孩子進行游戲,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權,這點很好,但結果孩子們的表現卻不好,同時還影響了其他的女孩子,我認為該教師尊重孩子自主權的同時卻忽略了教師應體現的角色:支持、合作和引導。在最后不得已的情況下,下了禁令讓孩子高漲的情緒一下子跌進了低谷,這種做法阻礙了孩子的自然發展。面對類似的問題,我們解決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只有放任自流或強行制止。如果是我,我會采取以下方法:
一、事先設想,共同解決
在每個活動中,教師應事先想到活動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狀況,比如孩子的玩具搭完了怎么辦?或者作品完成了怎么辦?之類的問題,我們都應事先考慮到,然后將這些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共同討論解決并設立相關游戲規則,遠比老師的三申五令來的有效果。
二、適時引導,減少等待
當然孩子的表現往往出人意表,也有預料不到的時候,這需要老師的應變能力。在活動中,如果發現個別幼兒作品完成了,教師可以適時引導:手槍搭完了可以搭什么呢?這么多兵器搭完了放在哪里呢?…引導幼兒搭一些相關的物品。千萬不要讓孩子等待,因為孩子是“閑不住”的,一旦停下來,他就會自發活動。
三、加強安全、常規,轉移陣地
在案例中,孩子玩的時候不但影響到了女孩子而且出現安全隱患,安全在一日活動中最為重要,出現這種狀況,可見常規教育及安全教育還需加強。要讓孩子明白,在平時的活動中哪些行為是危險不能做的,哪些行為是不文明會影響他人的。在活動室,我們應文明、安全交往。如果孩子需要進行活動量大的游戲,比如案例中孩子們的“鬧騰”,我們可以組織孩子把搭好的手槍、大炮、坦克之類的軍事器械搬到戶外進行打仗游戲,相信滿足幼兒興趣的同進也杜絕了安全隱患,畢竟室內場地有限。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正常的交往活動,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孩子出現的“不經意”,需要老師的引導與支持,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尊重幼兒的自主權》】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教師觀察記錄《壞孩子的進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