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給幼兒一些機會
一次在投扔東西時,我要求幼兒每人只有三次機會,所以幼兒都非常的買力。歷歷在扔出物體兩次后就對自己有些失望了,我叫他扔第三次時他說;“老師,我不行呀,我不高興扔了。”我一聽后心想,歷歷在體育方面有些差勁,何不多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對自己也有些信心呢。于是我說:“歷歷,我來問問大家,能不能多給你一次機會,讓你能投扔成功。”他聽后點點頭,我就征求了幼兒們的意見,小朋友們都同意他四次扔。歷歷聽見后就更加努力了,在扔第三次的時候幼兒們在一旁給他加油:“歷歷加油、歷歷加油”,孩子們的聲音鼓舞著歷歷,這次他站在起點上,使出全身的力氣扔出去。結果還差目的地一點點,我走上去拍拍歷歷的肩膀說:“你看,進步不少嗎,再來一次一定能成功。”歷歷也很有信心的點了點頭,到了第四次,歷歷吸收上幾次的經驗,一鼓作氣的把手了的物體投扔出去,這一次他總算成功了。
所以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老師應該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他們共同和諧的發展。
2.不要忽略幼兒的能力
在計算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使幼兒能把操作材料完成好,往往都要反復告訴他們做時的要求,怎樣做最容易,怎樣做才能全做對。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計算活動的操作材料是要求幼兒涂色,在畫好的圖案上涂色,△上涂紅色,☆上涂黃色,□上涂綠色,最后看看是什么東西,我耐心地向幼兒講解涂色的要求,還告訴他們怎樣做對的簡單方法。比如:用紅色把書上的三角形全部涂完,再接下去涂五角星的顏色。盡管我講的很詳細,簡單方法也告訴他們了,可全做對的小朋友只有一半,其他小朋友或多或少的錯了一兩個地方。我自己覺得很苦悶。第二天來園后,晨晨的媽媽對我說:“張老師,我們家晨晨昨天身體不舒服,所以沒有來,昨天有沒有什么要做的作業讓他補一下吧。”我說:“好的。”過了一會兒我讓晨晨做題目,告訴他什么地方涂什么顏色,然后就讓他做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看看他,卻驚奇地發現,他把三角形的地方都點上了紅色點子,五角星上涂上了黃色點子,正方形上涂上了綠色點子,這樣涂色就不容易錯了,到最后他把圖完整的涂好,還告訴我圖上有哪些東西。
這件事讓我感觸很大,有些地方我們只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這個重要的環節,有些時候要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可能結果也有些不盡如意,但幼兒也在其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這比你老師強灌輸給他們的要好的多吧?
【幼兒園觀察記錄案例2篇】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