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精心地創設教學情境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深思熟慮,重點突破的內容,其目的就是要為創造直觀,生動的客觀教學場境和輕松、和諧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所謂教學情境,即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由師生的主觀心理因素(情感、興趣、意志等)和客觀環境因素(由教學手段創設而形成的自然現象,自然過程和社會形象等)而構成的一定的教學氛圍和場景,簡而言之,就是“情”與“境”的有機融合,良好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探索欲望,促進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提高思維和認知能力,更可以在師生融洽的雙邊交流中使學生體驗美感,陶冶品行。
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創造各種有利于學生積極參加、自主學習的外部的情境,變換教材呈現方式以求生動形象,激發和維護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內驅力,讓學生充分運用各種學習器官進行感知,提高學習效率。
一、運用自然情境,激發學習情趣
自然情境就是讓學生處于一種自然環境中,在親身體驗中進行學習。英語是實踐性運用性很強的語言,教材很多內容是結合我們的實際生活環境編寫的,與我們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環境戚戚相關,如衛生的飲食、找工作、農業學、未來的生活、電話等等,我們所學的語言也來自于我們的實際生活,教師可利用身邊現成的自然環境,讓學生在自然情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如SBILesson5IntheLab這一課可以直接在化學實驗室進行,教師可以先講解:This is a chemistry lab.Here are many chemistry instruments and chemicals.Some of the chemicals are danger ous.While doing experiments,you should follow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s or lab rules.Please tell me what the lab rules are.You can find them on the wall.Please tell us what your chemistry teacher tells you before you enter the lab?同時,師生在課內外實際交往中,也要盡可能使用英語,鼓勵學生用英語寫信寫日記等,學生處于現實的自然情境中學用英語,身心更放松,興致更強烈,體驗更真切,獲得的感性認識會更深刻持久。
二、創設活動情境,突出交際過程
語言是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師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討論,做猜謎游戲、采訪、競賽、問答,扮演角色,教師則由傳授知識的單一角色積極盡快地向復合型角色轉變,教師預先要準備好道具并布置好環境以烘托活動的氛圍,學生處于直觀感知的情境中,對實體物質具有親和感,結合其自身已有的感性認識,促發求知、探索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多種感官并用,動耳聽、動眼看、動腦思、動手做有機結合起來,在活動中學生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創設活動情境,使傳統的封閉講解型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啟發、發現、研究、討論型的開放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唱主角,學生不斷地學習、表演、伴之以教師的啟發和指導。
三、營造愉快教學情境,發揮美學功能
教學也是一種展示美的活動,讓學生在艱苦的學習勞動中享受美的愉悅,愉快教學情境對教學活動的審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愉快教學情境中,學生可以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審美的樂趣、道德向上的樂趣。首先,教師要講究教學藝術,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此,要求教師具備淵博的知識,豐富生動的文明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端莊大方的儀表儀容,能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調整教學,使教學始終于愉快,舒適的氣氛的環境中。其次,英語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如語言美和韻律美(如語音和諧協調、抑揚頓挫,詞語豐富精細、生動傳神,句式規范整齊、靈活多變,修飾多種多樣、文采斐然等);藝術形式的美(如各種體裁的結構美)以及文章中的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教師要善于挖掘審美價值,并輔助于美妙的歌聲,動人的畫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并產生學習的需求和創造欲望。再次,師生間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是創造愉快教學情境的重要條件。現代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表明,師生間的人際關系是整個學校教學過程中全部人際關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師生在教學中的平等民主的關系是整個學校教學過程中全部人際關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師生在教學中的平等民主的關系使師生心理積極互感,促使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健全的規章制度、優美的教學環境、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文明行為、正確的集體輿論,可以形成一種有形的和潛在的教學文化環境,對愉快教學產生重大影響。
四、運用形象情境,增強直觀效應
形象情境即利用圖片,動畫等結合文字、聲音,主要通過刺激學生的視聽覺,而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包括掛圖、直觀教具、錄像、電影、投影、幻燈、多媒體技術等多種形式。
形象情境具有其它情境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圖表、動畫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學生感受強、印象深,也可以使單一的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這一間接手段而變得更豐富多彩。英語教學內容豐富繁多,有的內容涉及到空間領域,衛星發射(SBIIUnit14Satellites),海底世界景象(SBIIUnit16TheSea),世界人文景觀(SBIUnit23RescuingTheTemple)等,這些課文內容僅用語言敘述比較抽象,也難以理解,如果輔助于圖表,動畫、聲光、色彩,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難為易,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知識,另一方面,形象情境不受課堂時空所限,可大大提高課堂信息容量,一些課堂條件下無法觀察到的宏觀的、微觀的、古遠的、未來的、快速的、慢行的客觀事物的變化,都可以通過教學錄像,計算機多媒體有聲有色的再現出來,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五、運用問題情境,啟發誘導思維
“運用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不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習自質疑開始,即所謂有疑則思,有思則學。問題情境不是一般的提出問題,更重要的在于創造引疑,導思之境,使學生產生急于解疑,求知之情。由教師設置問題的主線,引導學生構織一張思維之網。問題情境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融匯于其它情境之中的,一堂成功的英語課必然貫穿著激疑、導疑、釋疑的層層深入過程。
教師設置的問題必須新穎有趣,有適當的難度,并富有啟發性。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能預測學生接受知識時可能存在的問題,抓住學生認知上的矛盾,選準問題的切入點,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求;激化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最終排疑解難。
如在教Junior English fo rChina,Students’Book3課文The Green Project的教學,可向學生提問:
1、What’s the date of Tree-planting Day?
2、Are there many trees in or around your home town?
Do the people think it impont to protect and plant trees?
3、Do you plant trees every year?
Would you like to make a Green Tree Project?
這些問題的創設,既激發閱讀興趣,啟迪思維,把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又能增強學生的綠化環保意識。
精心地創設教學情境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深思熟慮,重點突破的內容,其目的就是要為創造直觀,生動的客觀教學場境和輕松、和諧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精心主導地將學習內容由現象到本質,由簡單到復雜,由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的揭示出來,使學生的思維按認知規律有序進行,逐步排疑解難,學習知識,領會方法,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常州湖塘鎮江蘇電大武進學院 薛文平
【英語教學情境的運用】相關文章:
上一篇:《現代幼兒英語》教學中的活動設計
下一篇:淺談幼兒英語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