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是當今社會人們獲得成功的基礎,早期閱讀更是目前是國際幼兒教育界普遍關心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從8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就已把兒童智能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來了。在我國,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一次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要求“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我們在英語教學的實踐中,借鑒或創編英語兒歌 、韻文自制讀本,在幼兒英語早期閱讀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下面以自制中班讀本《THIS IS MY TREE》為例,闡述我們的觀點和做法:
讀本介紹: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bird.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monkey.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ladybug.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squirrel.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ant.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giraffe.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girl.
“This is my tree!”said the boy.
“Yes!this is our tree!”said the bird, the monkey,the ladybug, the squirrel, the ant,the giraffe,the girl and the boy.
一、可“預測”的讀本,使幼兒更有效果的閱讀
可“預測”的讀本有熟悉的內容和結構、重復的句型或情節,以及循環式的故事次序,使幼兒很容易看出讀本內容的走向,猜出后續的情節發展,使幼兒更有效果地閱讀。我們充分考慮到“可預測”這一特點,創編了兒歌《THIS IS MY TREE》制作成讀本。
(一)可預測的故事情節
以一個短小故事的形式,整合了語言領域和社會和科學領域的內容,將幼兒喜愛的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依次出現,用“This is my tree!”said the…的簡單句式貫穿整個讀本,使幼兒很容易預測到故事情節的發展,為幼兒提供了有效地、自動自發的機會練習閱讀,從而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自然習得句型和相應的單詞。特別是在書的最后一頁,所有的動物和人物出現,將故事推向結局和高潮——“Yes!this is our tree!”said the bird, the monkey,the ladybug, the squirrel, the ant,the giraffe,the girl and the boy.提示了幼兒my和our的區別,也引導幼兒關注角色并列時,使用and的表述方法。
(二)可創編的故事線索
讀本的故事線索鮮明,一方面,以小動物說“This is my tree!” 為語言線索,另一方面,以小動物喜愛大樹為情感線索,兩條線索交織,幼兒可以根據意愿進行故事的續編,鞏固句型,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愿望。并且,由于讀本的每一頁都可以操作,更加激發了幼兒閱讀和創編故事的熱情。例如:打開第一頁,小鳥就張開翅膀立起來;打開第二頁,可以通過魚線將小猴子操作成跳上樹或跳下樹的動作;第三頁,掀開樹葉就顯露出瓢蟲……這樣可創編的故事,有效地激發幼兒將讀本續編下去的愿望和行為(例如:續編“This is my tree!”said the bear……)教師在豐富故事時,又可以充分利用讀本的可操作性,豐富幼兒的完整語言(例如,將猴子在魚線上進行跳上書的操作時,說The monkey jumped from the tree , he said“This is my tree!”)
二、由整體到局部,在整體的閱讀情景中學習語言
人類學習語言是由整體開始在逐步進入局部的,在語言發展的任何階段,每個人都必須在整體的閱讀情景中學習其中的語言,這種語言學習有可能是全部的,也有可能是片斷的。所以,我們重視整體閱讀情景的創設,為幼兒提供更豐富、有趣的語言學習素材。
(一)完整地故事性的語境
這個讀本是一個完整、有意義的故事,“This is my tree!”said the…的簡單而完整的語言反復出現,使幼兒在每一頁的閱讀中都感受到其形、義,并在和教師或父母的互動中進一步感知其發音,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復中學習語言。對于不同能力或年齡階段的幼兒,獲知的語言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是完整的一句話,有的是某一個單詞,有的是靈活運用的方法。
(二)語言在游戲的情境中再現
語言是用來溝通和學習的,只有交流才能夠真正意義上促進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所以,我們在設計這個讀本第一階段的活動時,組織了三個環節:大書閱讀——角色扮演 ——小書閱讀和多媒體互動。就以第二階段的“角色扮演”為例,通過第一環節的“大書閱讀”,幼兒已經初步地感知和掌握了“This is my tree!”這個句子,再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了游戲式的情境,使這個句子具有了“交流”的意義。
三、多種形式的“共讀”活動,有效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的形式是豐富的。“分享閱讀理論”強調從學習說話開始逐步增加伴隨閱讀的文字,希望通過輕松有效的教育,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孩子盡快從依賴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多元閱讀理論”則強調多元閱讀途徑的嘗試、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互動關系的建立和閱讀情境的創設。綜合這兩個理論的觀點,我們在設計“共讀”活動時充分考慮了閱讀的實效與質量。
(一)親子共讀提高閱讀能力
親子共讀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的形式,有利于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系,更重要的是當成人與孩子共讀的過程是愉悅且開放的,孩子們將會喜愛閱讀,進而養成閱讀和學習的習慣,可以豐富孩子的聽覺字匯及理解力,增強語言能力。筆者特別提倡選擇社會和科學領域的讀本進行親子共讀活動,因為幼兒在這兩個領域的讀本時往往更多地需要成人的激勵和引導。在《THIS IS MY TREE》中,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內容是顯性的,科學領域是一個相對隱性地線索——讀本中的動物和人物都和大樹有著某種聯系,如小鳥飛到樹上,松鼠躲進樹洞里,小男孩來澆水,小女孩撿樹葉等等,這些往往是孩子難以獨立發現的。那么在親子共讀時,家長可引導幼兒發現這一線索,進行合理地續編故事。
(二)協助式閱讀提高閱讀興趣
協助式的閱讀是一種同伴共讀或教師和幼兒進行共讀的方式。一方面,同伴共讀是一種愉快地閱讀形式,在這種閱讀中孩子們相互交流對讀本的認識,語言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語言能力弱的孩子,互相協助,提高閱讀興趣,實現對讀本語言的掌握和豐富。另一方面,教師和幼兒進行閱讀,慢慢退到支援和協助的角色,由孩子來主導其余的閱讀。《THIS IS MY TREE》的內容豐富、線索鮮明、重點的語言也比較簡單且具有很大的續編空間和教育價值,是進行協助式閱讀的很好讀本。
(三)視聽結合提高閱讀效果
筆者認為,第二語言的閱讀與母語閱讀相比,應當更加關注視聽結合的形式,使平面的閱讀變得更加形象,音“”、形、義緊密結合,提高了閱讀活動的效果。我們專門針對《THIS IS MY TREE》的讀本設計和制作了相應的多媒體軟件,這個軟件是讀本的動畫版,既可以作為活動的課件,也可以作為幼兒使用的學件。操作時,動物出現在畫面后,就會說“This is my tree!”的對話框,點擊有發音,并突出顯示這句話。鼠標放在動物形象上,會有動物的單詞出現并伴有發音。利用多媒體進行共讀的形式深受幼兒喜歡,能夠加強與共讀同伴的交流,對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很有益處。
對于幼兒英語早期閱讀活動的研究和實踐,我們還在探索階段。今后的實踐中,我們還將致力于各種讀本的創編和自制,探索科學地幼兒英語早期閱讀的策略和途徑。
【以《THIS IS MY TREE》為例,論幼兒英語早期閱讀的實踐與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怎樣提高幼兒學英語的興趣?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