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的教學其中既發揮了教師必要的主導作用,又調動了幼兒的主體作用,從教學時間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看,都接近于“最優化”的狀態。
一、關于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由語言故事《快樂的小公主》改變而來的。原材料只是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內容是寂寞的小公主和小老鼠一起尋找快樂。一般教師只是讓幼兒聽故事,而邵渝老師并不滿足于此,她不但要幼兒聽故事,而且要幼兒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造、學會合作……追求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所以,她重新設計了教學內容,把這節課改成了全新的互動方式。而且可以說,這節課之所以能成功并有新意,關鍵就始之于這一教學內容的設計。
二、關于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認知:掌握一般的語言表述,了解快樂的情感。(2)能力:掌握語言與詞匯的表達,能夠相互交流,培養合作的能力。(3)創造:幼兒共同參與尋找快樂的含義。
由于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后,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特點。一是這一課的表現手法和美感就增加了,使幼兒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比如,制作了優美的課件,課件再現了美麗的小公主和閃閃發光的水晶宮殿。其中的小老鼠也改變了以往的丑陋形象,變的活潑可愛。這樣雖然教師制作課件的難度增大了,由于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反而更有利于這次教學的成功。二是由于增加了各種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的難度增加了,邵渝老師就提出了“了解快樂的情感”、“在生活中尋找快樂”等全新的、較高層次的認知、技能領域的目標,其中留有一些“空白”,這是一些處于幼兒“最近發展區”中較高層次的、需要用力“跳”才能夠得到的“桃子”,這不僅能發展他們的能力(跳),更可貴的是品嘗到這種挑子的滋味時的心情(成就感),這是一種推動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三是考慮到時間因素和培養幼兒之間的協作精神,就提出了“共同創作”等較高層次的情感教學目標,從而使這一課中融入了更多的教育價值和育人的功能。而且,這些教學目標并非空中樓閣而高不可攀,在這節課中確實都得到不同程度地實現。
三、關于達標規程
這一課的達標規程是:感知快樂—了解快樂—創造快樂—表達快樂
這一達標規程非常符合這節課的教學需要。這節課在語言表達方面有許多幼兒從未接觸過的新詞語,而且一些基本表達的詞匯方法光靠語言還說不清楚,所以,在這一課中教師的動作講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即“了解快樂”;而為了讓幼兒能切身地感受到這一語言形式的表現特點和藝術魅力,并引起學習興趣,那么在教師講授之前的通過故事認識快樂也是其他教學形式不可替代的;在這一課中教師的講解示范不是全面的,她只引導了一個主要的基本方法,而其余的則是由幼兒自己去選擇、探索和創造,從而進入第三個程序—“創造快樂”;這節課教師還設計了一個較為生動活潑的展評活動(幼兒自行發言談快樂),一方面能綜合和交流各組的智慧和創造,再使師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來檢驗各組的創造,使幼兒更好地掌握當天所學的東西。這一達標規程既體現了這一節課的學科教學邏輯,也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邏輯因素。
四、關于導學達標
這一節課的一開始,邵渝老師運用回憶生活中的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使幼兒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很直觀地認識到這一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及其形式特點。
在導學達標過程中,教師演示了課件,優美的卡通畫面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1.這節課包含了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一些新的語言,新的表現方法如果教師盲目地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和創造,既需要許多時間,又未必能保證教學質量,對學習目標的實現和幼兒的發展都不利。所以,這節課教師的運用課件運用動作來講解示范是必需的。
2.這一節課如果老師講授故事占用太多的時間,幼兒反而會因時間的減少而使能力發展的教學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還可能由于幼兒都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卻遲遲不能參與而產生厭煩情緒,削弱了教師演示的實際意義;失去了幼兒自己探索、嘗試的機會,故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分析,也不是最優化之舉。所以,在這節課中,教師講述故事然后由將時間給予幼兒,滿足幼兒探索、嘗試的需要,使幼兒進入積極創造的過程中,學得更加主動、活潑。
本課的教學其中既發揮了教師必要的主導作用,又調動了幼兒的主體作用,從教學時間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看,都接近于“最優化”的狀態。
【案例:快樂的小公主評析】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