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觀點:
1、不哭的男孩子才是男子漢
皮皮快5歲了,小帥哥一個,但是卻有愛哭鼻子的毛病。皮皮媽說,2歲以前的皮皮是不愛哭,很乖,可是現在越大卻越愛哭,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也是經常哭。小男生之間免不了會打打鬧鬧,但打鬧的結果永遠是皮皮最后哭得稀里嘩啦地跑回家找媽媽。皮皮媽的脾氣也很暴躁,哭煩了也免不了打幾下皮皮的小屁股,最后干脆就把皮皮甩在一邊,哭到足夠自動停止。時間一長,皮皮有了委屈也不在媽媽面前哭了,每次都憋著個紅紅的小眼睛撅著嘴,一聲不吭地自己跑到房間里去看圖畫書。皮皮媽對于這樣的結果感到十分滿意,以為兒子開始學會堅強地忍住淚水了。
“不哭的小男生才是堅強的!”皮皮媽堅持著自己的觀點,“愛哭的寶寶長大了以后會很懦弱的。”
2、孩子應該寵著、妥協著
小寶媽對于自己的寶貝丫頭絕對是疼愛到家了,漂亮的小寶可是幼兒園公認的“小公主”。但是小寶也因此被媽媽慣出了愛哭的毛病,每次有什么要買的衣服和零食,如果媽媽沒有幫她買的話,小寶就會一屁股坐在地上放聲大哭。小寶媽心疼寶寶,不想讓小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小蘋果一樣的臉蛋哭得沒了血色多難看啊。所以每次小寶一哭,媽媽就妥協了,馬上給小寶買來她喜歡的裙子和零食。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到手,小寶這才破涕為笑。
為此小寶媽很是傷腦筋,愛哭的寶寶,小時候還可以哄哄,要是長大了一直都是這樣的話那麻煩就大了。但自己又實在不忍心看寶寶哭成那樣,忍不住還是會妥協。
分析問題:多聽孩子說為什么哭
實際上,皮皮的媽媽在處理寶寶愛哭的問題的時候是有很多的誤區的。面對愛哭的寶寶,媽媽們絕對不能采用冷處理的方式。年齡小的寶寶的個人表達能力并不強,只能通過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像皮皮這樣的寶寶則更多的體現為對于父母的依賴性。不哭的寶寶并不代表堅強。如果把委屈憋在心里,這對于寶寶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所以在皮皮哭的時候,皮皮媽應該多撫摸和擁抱孩子,并且幫皮皮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心里想要說的話。比方說寶寶因為媽媽不同意帶他去吃麥當勞而哭鬧的時候,媽媽可以說:“你現在一定很想去吃麥當勞,可是我們約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遺憾,我也替你感到很傷心。”這樣幫寶寶說出心里話來,寶寶心里就會感覺好受一些。或者可以鼓勵寶寶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出為什么會不開心,為什么要哭,媽咪們此時要耐心地傾聽,不要作太多的批評。逐漸地,寶寶也能夠學會用語言代替哭泣來表達情緒。
相比之下,小寶媽的“愛妥協”的麻煩就稍微大一些了。小寶愛哭的習慣的養成某種程度上小寶媽有一定的責任哦。小寶媽對于寶寶縱容了一些,心疼寶寶是一方面,但把寶寶培養成堅強性格也是必須的。所以當小寶出現通過哭的方式來換得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小寶媽應該“堅定立場不心軟”,并且很明確地告訴寶寶:“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并把自己不買的理由說給寶寶聽。不能因為寶寶的眼淚而心疼,更不應該因為面子而縱容寶寶。這樣對寶寶的成長會有誤導作用。
【別讓孩子以“哭”替代“說”】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