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視,兒童早期的智力開發倍受人們的重視。特別是當前流行的“手指速算”、“快速閱讀”、“快樂英語”等等,使我們許多老師和家長出現了“重智輕德”的現象,忽視了對幼兒早期的品德教育。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錯過這個時期,許多良好的品性難以形成。幼兒良好品德的培養,應該像智力啟蒙一樣從早期開始。如何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的契機。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的一言一行,時刻透露著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全面地觀察幼兒,了解他們的意愿與要求,捕捉幼兒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助。如:對孩子的禮貌教育,除了我們用故事、兒歌等教育形式外,在每天接送幼兒時,教師主動說“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在每天的重復訓練中,感染了幼兒,使之養成禮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引導幼兒做一些關心他人的事,幫助朋友穿衣褲、系鞋帶、扣紐扣、疊被子等。通過自我服務,如擦桌椅、種植等活動,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愛勞動的好品質。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隨機教育,使品德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
二、榜樣示范,注重熏陶。
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孩子對教師的言行都會模仿和學習。因此,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像媽媽一樣關心幼兒,并處處為人師表,以深厚的感情、進步的思想、文明的語言去感染幼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質。
三、充分發揮藝術作品的教育效應。
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對抽象的道理難以理解,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愛的兒歌、故事中的藝術形象來教育孩子。如用故事《小豬洗澡》教育孩子講衛生,《漏嘴巴的大公雞》教育幼兒愛惜糧食,《不高興發芽的樹》教育幼兒愛護小樹苗等等,通過一些文學藝術作品,直觀形象地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四、利用節日開展主題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道德是生命的本能,它源于幼兒的情感體驗。利用各種節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去體驗情感,對品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三八”婦女節之際,我們組織了“我的好媽媽”、“我幫媽媽做點事”、“畫顆愛心送媽媽”等系列活動。幼兒通過說和做,親身體驗媽媽的辛苦與對自己的愛,這種愛的體驗會對幼兒的心靈產生影響,從而引導他們去愛身邊所有的人。我們還利用一年中的各種節日精心設計教育活動,使品德教育在耳濡目染中滲入幼兒心靈,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總之,幼兒良好的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充分領會《綱要》精神實質,了解各年齡幼兒的心理特點,把幼兒培養成身心全面發展的、適應時代發展的一代新人。
【淺談幼兒早期品德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德育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
下一篇: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