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的一門重要課程,但當前幼兒
音樂教育教材內容滯后、教學形式單一、家長對音樂教育存在誤解等問題,既無法契合幼師學生實際發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音樂教育改革的進程。因此,要改善幼兒園音樂教育問題及現狀,就需要提出有效對策,使幼兒音樂教育更加的完善。
關鍵字:幼兒園;音樂;教學;措施
一、 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條件差,方法單一
幼兒園經濟條件差是幼兒園教學水平無法提高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教師的工資待遇低,嚴重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幼兒園環境條件簡陋,活動空間狹小,限制幼兒的活動范圍,降低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樂器的缺失,導致音樂活動課的死板呆滯,知識通過影像資料傳播,失去音樂活動課為幼兒代來的快樂及美的享受。教師在音樂活動中使用的教學方法老舊單一。從調查結果看,教師多數選擇傳統的上課模式教學,在教唱歌時都是老師唱一句幼兒跟唱一句,
舞蹈也是有老師一個一個的動作教,通過反復多次的練習加強記憶。并沒有給幼兒想象創造的空間,用這種灌輸的方式難免讓幼兒產生厭倦的心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樂器的使用頻率少,幼兒很難直觀的感受音樂的高低、快慢及銀色的變換。
2、師缺乏對思維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發展中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師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把所有的知識按照規律向學生傳達重點的內容,試圖通過單一、枯燥的方式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并在日后的學習中形成知識儲備,可實際的效果卻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由于內容講解方式枯燥,很多學生只有在課堂中對知識有一定的印象,但在課程結束后由于內容枯燥沒有固定的技巧,導致學生很容易就把教學內容忘記了或者對有區分的內容混淆了,影響了學生的接受水平。
3、教師專業素質水平底
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大部分教師在業務技能、專業知識和文化素質方面不夠過硬。第一,幼兒園教師中老教師所占比例較大,其中多為初、高中畢業生,只有部分人員受過正規的幼師培訓, 對幼兒音樂教學法了解甚少,新教師中有很少一部分為幼師畢業生,但大都是職業幼師班畢業的,專業基礎素質較差,加上沒有實踐經驗,又沒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指導,致使教學水平提高緩慢。第二,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要幼兒在活動中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和享受,而非會唱幾首歌,跳幾只舞那樣簡單機械。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幼兒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幼兒的樂理知識掌握多少,老師和家長也一致反映這些知識的學習是立竿見影看的見的進步,而音樂情感的熏陶是長時間才能看到的成績,通常這種成績家長重視程度較低。第三,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偏低,師幼比例偏低,教師任務繁重,導致教師隊伍不夠穩定。
二、 對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的解決措施
1、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教學
我國頒布的《綱要》在每一類教學目標上都包含了諸如“喜愛”“喜歡”“感受”“表現”“情感體驗”等詞,這已清晰無誤的表明,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真正目標不是相關音樂表現技能和技巧的習得,而是一種良好的學習體驗的形成。游戲不僅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在我國頒布的《綱要》中早已被明確指出。游戲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消遣性和娛樂性,以游戲的形式寓教于樂地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不僅會使兒童產生音樂學習的積極體驗,對兒童的心理狀態產生調節作用,而且還能夠充分調動兒童的各種感覺器官,幫助兒童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如教師對初入園的幼兒采用玩音樂游戲的方法來消除幼兒離家的焦慮,吸引他們盡快適應集體生活,并喜歡音樂活動;通過組織諸如“找小貓”“打電話”等音樂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幼兒的學習樂趣,引導幼兒學做或是創編一些音樂動作,借助游戲的形式還可以幫助他們學會自由的表達和表現,從而為幼兒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2、貫徹好學科整合與主題式教學的思想
由于兒童的學習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性的特點,目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一般都強調采取主題式教學的形式,即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有所側重的整合各門學科,對兒童進行綜合教育。但由于主題式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對教師本身的學科素養以及相關的教學組織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一些教師在開展主題式教學活動時,出現了很多問題。以幼兒園音樂教育為例,一些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時不恰當地將錯誤的主題式教學理念運用到了音樂學習活動中,出現了音樂活動的“非音樂化”問題。這種教學策略分散了兒童對音樂學習本身的注意力,實際上是一種過度強調學科整合的表現。以主題式教學來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希望通過多學科內容的整合來拓寬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途徑,但根本目標仍然是促使兒童形成一定的音樂審美和表達能力,而不是簡單的各學科“拼盤”,否則會非常容易弱化和分散音樂教育的目標。為此,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幼兒園主題式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明確活動的各項具體目標是否層層遞進,共同服務于音樂教學的總目標,以此來組織相關的學科內容,做好學科間的自然融合。
3、遵循教學規律,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的本質決定了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在把幼兒自主的學習活動有效地組織起來,把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一方面,幼兒園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示之以范,培養幼兒對歌唱的正確動機、濃厚的興趣、真摯的情感、頑強的毅力。真正把幼兒吸引到歌唱中來,全身心地投入聲樂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按照誘餌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選擇適應學幼兒的教學方法,指導幼兒學習,使學幼兒會學習。大班自我意識較強,音樂教師就應該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導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或與同伴結成學習伙伴進行合作式的音樂學習。
三、小結
在幼兒園教學的不斷發展中,音樂教學形式逐步走入教學改革之中,以其獨特的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教學問題,教師應更重視音樂教學的表現力和音樂自身所具備的教學體驗,同時加強表演、學科的建立和表演形式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教育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佟剛.幼兒園音樂教學之我見.新科教.2013
[2] 王麗麗;學習策略整合于學科教學的新思考[J];繼續教學研究;2004
[3] 馬艷云;;教師評語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J];教育科學研究;2006
【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教學問題及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