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教育應通過美與藝術的方式,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即“寓教于樂”,這在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中尤為重要,因此,幼兒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教育手段,以引導、探究的方式,實現幼兒個性的發展、合作意識的形成、自我價值的追求與體現,而游戲無疑為一種有效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為進一步探尋游戲與教育的契合點,讓幼兒輕松、愉悅地接受所學知識,本期以“游戲”為引,意圖找到游戲與教學的最佳契合點,實現幼兒教育的多元化、現代化。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以游戲作為教學的基本活動,確定游戲在幼兒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自從新課改后,教育局對幼兒園課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強調全面貫徹游戲化的教學思想,探索新的教學實踐模式,注重游戲的協調融合,充分體現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實現游戲與教育的高度結合。為幼兒智力發育與思維開發的全面發展提供可能性,同時,也為每位幼兒提供自我展現的機會,促使幼兒的個性與能力和諧發展,使每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激活思維。因此,在游戲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與進步,為祖國的明天打下堅實基礎。但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幼兒園對于游戲化的教學機制與策略探索還遠遠不夠。對此,在新一輪的幼兒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貫徹幼兒“新綱要”精神,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研究”是目前幼兒園課程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它關系著幼兒教育教學的成效,關系著幼兒園課程的存亡,關系著幼兒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24-0004-0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當代學者已經開始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審視教育有關現象,并將每個課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作為有機整體。而體育卻過于注重對知識的認識追求,忽略了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顯然不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因此,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幼兒園課程的實踐改革中,要明確游戲對于幼兒學習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動中的設計與實施,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游戲與幼兒園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設計思想是充分體現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但由于我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幼兒教育中往往比較重視學習而輕游戲,游戲一直扮演著配角的角色而沒有完全融入幼兒園課程中,處于一種邊緣地帶。為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游戲化在幼兒園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期喚起幼兒教師對游戲的重視,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一、加強游戲化在教學活動中的設計
一次成功的游戲活動設計是幼兒課程是否成功的關鍵,它是否帶有教育性對于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同特點與功能的游戲針對的教學內容不盡相同,給予的教學意義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游戲過程時,不僅要針對教學內容來選擇游戲的方式與種類,還應重點考慮游戲和幼兒園課程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的結合是否合理恰當、生動有趣。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才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與操作樂趣,然而教學目的是隱藏在游戲中的,教師應使幼兒在積極活動過程中發現、體驗、收獲和運用相關課程知識,促使幼兒在游戲的同時也掌握了教學內容。因此,在幼兒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整個活動過程的把握與調控,如在進行數學教學“玩玩分分――感知8以內組成與分解”活動時,教師可根據幼兒喜歡吃的這一特點設計“運西瓜”游戲,通過西瓜的運送,幼兒直觀地看到原本一塊的8個西瓜被分成了兩份,向幼兒直觀地闡述組成與分解里的“分”與“合”,便于幼兒理解與掌握,與此同時,讓幼兒觀看西瓜從一定高的斜坡上自由滾落的有趣情景,增加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與好奇心。經過多次重復試驗,加深幼兒對8個西瓜組合與分解的感受與體會,并在游戲后做詳細記錄,從中發現與總結8個西瓜的不同分法。一次好的活動設計通常需要多個游戲相組合,教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游戲之間動靜的合理搭配,個人與集體之間的游戲交替等問題,以此充分調動幼兒活動參與的積極主動性,營造活躍的游戲活動氛圍。
二、創設游戲環境,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兒為對象,多以圖像的手法呈現教學內容。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卻發現幼兒難以理解與掌握教師所提供的環境創設的內涵與意義,不熟悉教師所使用的慣用語法。因此,在幼兒課程教學中很難與幼兒進行互動、交流,教育作用的發揮也受到了限制。為此,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便于幼兒理解的游戲教學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增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游戲環境創設的作用。
要合理、有效地運用游戲環境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師幼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師必須創設多個游戲環境,給幼兒自由選擇與參加游戲的權利,如: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創設有趣的游戲化教學環境,在教學環節中可以這樣對幼兒講:雞媽媽有個5個孩子,可是有一天來了一只老鷹抓走了一只小雞,這時提問幼兒還剩幾只小雞?第二天,狡猾的老鷹趁著雞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又抓了另一只小雞,提同樣的問題,這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不僅理解與掌握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還增加了教師與幼兒間的交流與互動,對構建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和諧、友好關系有促進作用。
三、豐富游戲內容,促進智力的發展
傳統的幼兒教育課程游戲化過于單一與呆板,對幼兒的智力有禁錮作用,容易讓幼兒形成思維定勢,不利于他們思維的激活。而游戲化的教學理念是幼兒教學中的核心思想,如果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合理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活動,那么教學內容與目標將得不到全面體現,對幼兒智力的開發也會起著制約作用。值得鼓勵的是,幼兒課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學模式明確了游戲化的教學理念在幼兒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旨在豐富幼兒園課程的游戲活動內容,為幼兒的情感宣泄與認識感知提供了可能,以期形成幼兒獨特的見解與行為邏輯,提升幼兒智力的開發與發展,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游戲過程中激活思維,對一些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為幼兒以后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社會型人才,推動我國經濟與科技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培訓,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
為了全面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全面實現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教學目標,各個學校都應當轉變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合理分配師生比例,便于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體現幼兒的學習差異性,讓更多幼兒得到教師關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此外,目前我國在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活動設計中缺乏專業的幼兒教師,以至于在實踐教學中不能準確拿捏游戲在教學中的度,導致課堂經常陷入僵局,不利于幼兒的智力發展與身心健康。而教師作為學校的主力股,他們專業素養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教學任務完成的優劣,幼兒的智力是否全面開發。對此,各個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加強教師的游戲化教學設計培養,強化教師的游戲化教學理念,為學校培養大批的優秀教師,以提高整體的師資水平,為祖國的美好明天打下堅實可行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游戲化的教學理念在幼兒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它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而目前我國在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實踐應用中還有待提高,要做到游戲與教學的高度融合,還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李素梅.基于蒙古族兒童民間游戲的幼兒園游戲課程開發[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
[2]高祥.通過游戲來學與教:幼兒園游戲教學實踐的個案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14.
[3]徐慧琴.小學低段識譜教學游戲化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
音樂教育,2011,(2):29-31.
[4]范元濤.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11.
(編輯:朱澤玲)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 談談幼兒園如何才能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
• 幼兒園教育中的賞識教育
• 幼兒園課程究竟屬于誰?
• 創新幼兒園課程推動幼兒自主發展
• 簡筆畫學前教育論文
• 父親參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實踐研究
• 幼兒園家長資源開發策略
•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
• 現代幼兒園管理模式的多樣化
• 幼兒園小班課堂提問策略分析
• 農村幼兒園家園互動的有效措施
• 關于幼兒園園長對幼兒園人文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