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開展幼兒管理培養的主陣地。對幼兒來說,班級是具體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們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班級內進行的,因此幼兒園的管理方式直接決定著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有效管理
幼兒園就好比是一個大“家庭”,她處處充滿愛心、時刻追求進步,“孩子”是那些活潑可愛的幼兒,“母親”是鞠躬盡瘁、辛勤勞動的教職工。而“父親”則是指統籌安排、決策決議、勞心勞力的園務領導。”家庭”的管教管導、衣食住行等繁瑣事物正切實反映出幼兒園工作的多面性、復雜性和細致性;如何使這個”大家庭”團結齊心、與時俱進?那么作為管理者,在教育觀念上要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確立培養完整兒童理念;在管理思想上要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本增強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的主體意識;管理行為上,要采用服務型管理的方法,注重營造健康向上的園所文化氛圍。只有創設科學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努力改進教育教學工作,讓有效的管理成為管理者的唯一之道。
一、以幼兒健康發展為本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發展需要。”在班級常規管理工作中,我們首先應該樹立“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幼兒成為真正的活動主體,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幼兒是發展中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發展需求,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主動與外來的刺激互動。因此教師在常規管理活動中首先要研讀孩子,以孩子的心靈體驗他們的想法,以孩子的視角感受他們的需要,以孩子的認知特點合理組織班級各項活動,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充足的自主活動的空間,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切不可因為過分強調良好的班級秩序而過多限制幼兒的活動。
二、營造溫馨、寬松的家庭式氛圍
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營造溫馨、寬松的家庭式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尤其小班幼兒,這點對他們十分重要。我們知道,小班時期是養成各種常規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情感依戀強烈,這就要求我們更要營造好與家庭相似的寬松、溫馨的環境,以便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他們,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溝通與交流。孩子們很快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和老師的親近上。這是我們共同創建寬松、愉悅的氛圍的作用。在中大班時期,我們除了繼續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而外,還注重了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方面,區角如何擺放,墻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兒,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
三、服務型的班級管理方法
1.“放權”管理。幼兒園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導致教師產生“你要我這樣做”的心態,是一種被監督、被控制的狀態下被動工作。這樣的管理很難讓教師形成一股合力,產生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的熱情干勁。
管理者要把權利下放給教師,讓教師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等。由下而上的計劃,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因為,教師的計劃根據幼兒的需要制定,管理者的計劃根據幼兒、教師、上級的需要或要求制定。繼而,管理者還要了解教師在工作中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存在什么問題,提供怎樣的建議和意見,自己的工作怎樣配合、如何安排等,多方面地提供“服務”。教師有了這樣的自主權,就會思考:“我要做什么?我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勢必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
2.彈性管理。《綱要》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選擇教育內容,根據幼兒的學期興趣把握最佳的教育時機。貫徹《綱要》的這一思想,幼兒園課程管理者就要給于教師相應的課程決策權,進行彈性管理。
允許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發展情況、能力水平,自行生成、設計有價值的幼兒活動,這種彈性的管理雖給了教師足夠的空間,但也給了教師極大的挑戰,教師在把握適宜的教育行為時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這就需要管理者給于支持與服務。
3.支持管理。支持管理,即要摒棄“權威性”的管理心態和“命令”、“指責”的管理行為,以開放的心胸、信任的態度對待教師,將尊重作為第一工作信條,變“控制”為“支持”、變“指揮”為“服務”。
教師的創造性行為,需要管理者支持與服務的跟進。這種支持體現在加強軟件投資,給教師提供資源、資訊,比如增加幼兒園書籍資料、網絡資料途徑等,以便豐富幼兒園軟件資源,為教師的課程設計提供新思路;“社區、家庭等一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都是可以利用資源的,為了使這些資源能充分地利用在課程設計中,管理者也有責任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和力量,使之為幼兒園教育服務”。還體現在具體行為上,包括提供學習機會,外出學習、培訓,創造機會讓教師走出去,多接觸外界信息,豐富她們的感性認識;包括肯定教師具有創造性的教學行為,對于有特別突出貢獻的,加以推廣,給于特別嘉獎等。有了管理者的支持與服務,才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教育的后進與品質。
在幼兒園的管理中,要做好以上的“服務”并非易事,需要管理者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協調各種關系,將“服務”落到實處,獲得幼兒園管理的實效與高效。
四、家園互動的質量的提高
《幼兒園教育綱要》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和平等的原則,積極的爭取家長的支持并主動參加。和家長建立密切關系,并提供一些教師和家長間進行交流的機會。這樣使得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更科學,讓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家園互動的質量要從最根本去提高,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表現,同時向家長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并為家長解決一些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進行各式各樣家園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五、力求實現自我管理
在班級常規管理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教師由于受舊有觀念的束縛,過分注重班級常規管理的表象,過分考慮幼兒的安全問題、活動中的紀律問題,對幼兒管得過嚴過死:東西不能隨便亂摸、嘴巴不能隨便講話、走路不能大幅度跳躍……以幼兒繪畫活動、午餐活動、體育等活動為例,有的教師害怕紀律太糟,不讓幼兒自己取放物品,有的教師擔心幼兒分發小勺會發生安全事故,有的教師覺得孩子還小不能讓孩子參與活動的準備,所有這些事都由老師們大包大攬,孩子們只需要安靜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師的幫助就可以了。過多的干預、過密的限制、過分的保護,使孩子們變成了老師指揮棒下的“乖乖兒”。在好常規表象的背后犧牲了許多幼兒寶貴的自主活動、自由發展、自我管理的機會,這樣無疑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也降低了班級常規管理的水平,使之停滯于被動式、單一化的管理狀態。
提高常規管理的效率,使管理工作出現全新的質的飛躍,應該將活動與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整體發展情況及幼兒的個體差異合理地讓幼兒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在適當保護的基礎上鼓勵幼兒自主自立地嘗試。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幼兒教育重看護、輕養成;重知識技能培訓、輕道德情感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重智育、輕其他諸育等現狀。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規則意識、主人翁意識、自我管理意識等。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相關文章:
• 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