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實質上就是兒童連續的、不斷發展的社會性、心理、身體發展上的銜接,也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連接。小學低年級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換期。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610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是指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連接。實質上就是兒童連續的、不斷發展的社會性、心理、身體發展上的銜接。小學低年級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換期。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義。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策略主要是指小學低年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訓練中所應該采取的策略。教師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小學階段的培養目標:要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小學是一個人生命中舉足輕重的基礎教育的一個階段。小學階段是學生掌握知識,學習技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學生從幼兒園剛進入小學,各方面身心素質都還沒有完善,在這個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如何幫助初入學兒童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是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處理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才能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推進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保證基礎教育質量提高。
幼小銜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長普遍重視的問題。幼小銜接是依照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協助兒童順利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小學階段。《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的相互銜接。”對于中國兒童來講,這一階段轉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間,孩子需要從一個“玩童”轉變為一個承擔義務和責任的“準成人”。這對大多數兒童來講并非易事。因此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兒園與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幼兒園管理偏小學化
目前,在大多數幼兒園,發現幼兒園小學化管理非常嚴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勢。尤其幼兒園大班孩子,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習為主。講課則一味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等,由于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理解,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許多幼兒園增加小學課程內容,諸如英語、拼音、寫字、大量的識字背誦、20以上,甚至100以內的加減法等教學內容,認為這是在知識上與小學接軌,
(二)幼小銜接片面化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的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然而,有不少幼兒園嚴重忽略這一指導綱要,在體、智、德、美四育中,重視“智”的銜接,特別是近年來,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幼兒園教育中往往忽視體、德、美的銜接,特別是忽視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在智育中,重視知識,特別是數學、語文知識的銜接,忽視生活能力以及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違背教學規律,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二、提高幼兒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一)作息時間與活動內容的銜接
小學的作息時間和幼兒園是完全不同的,在大班下學期的作息時間與活動內容,適當參照小學,每節課最我多可延長到35分鐘,培養幼兒對學習的持久性。適當增加寫字量、拼音教學、智力活動的比重,以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如計算課,在讓幼兒了解2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多進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養,進行空間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訓練;加強幼兒讀、寫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互相交流和傾聽同伴所見所聞。如讓幼兒用一個詞說一句完整的話,提高造句能力;用多個詞編成一個故事,培養其思維力和想象力。
(二)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的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并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因為孩子寫字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不好的習慣到高年級是很難改的。在大班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拼音、數字,漢字等,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在游戲中使幼兒獲得知識,盡量在活動結束后喝水、上廁所,要求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
(三)生活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后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三、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溝通
首先,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學內容、形式和教學方法。幼兒園可以適當增長授課時間、更改桌椅的擺放,教師應有意識地減少游戲時間、布置簡單的作業等幫助幼兒適應校園特色調;而小學教師在幼兒入小學初期,也應有意識地放慢教學進度,減少教學內容中抽象性的語言和符號,增加具體形象、有趣的內容,適當控制作業量,逐漸對學生提出要求。促進銜接工作的系統化,保證教育的連續性。其次,加強幼兒與小學之間的溝通。把小學生請到幼兒園與幼兒游戲、聊天,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明確告訴他們,小學與幼兒園有哪些不同,使他們有思想準備,并且樂于接受一些入學準備和訓練。
幼小銜接工作是促進兒童順利地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身心發展特點的交替、轉化、的發展過程,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因此,家、園、校三方要積極配合,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孩子即愿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參考文獻:
1、《幼兒園工作規程》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指南》
【如何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相關文章:
• 基于課程整合的幼兒園論文
• 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
• 幼兒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 議幼兒園數學環境的創設
• 一起幼兒園細菌性痢疾暴發疫情分析
• 現代幼兒園情感管理研究
•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幼兒園教學
• 談談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方法
• 幼兒園虐童事件之我見
• 家門口的幼兒園
• 幼兒在幼兒園學什么
• 淺談幼兒園實施雙語教育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