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為研究者深入探究“幼兒園贊助費”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本研究用場域、資本、慣習等社會實踐理論的核心要素,深入分析了幼兒園為什么要收取贊助費、為什么能夠收取贊助費等問題產(chǎn)生的社會機制,并據(jù)此提出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升幼兒園整體質量,堅定從業(yè)人員職業(yè)信念等建議。
【關鍵詞】贊助費;社會學;資本;場域;慣習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7/08-0052-04
因優(yōu)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家長間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息過。近年來,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影響,優(yōu)質幼兒園學位也成為爭搶的對象,幼兒園場域也因此成了家長資源廝殺的陣地。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是個頑疾,政府曾三令五申發(fā)文禁止,但研究者在“江蘇省幼兒園規(guī)范管理情況的調查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從對家長的訪談中得知,幼兒園贊助費仍然存在,且由于家長的激烈競爭,還有上漲趨勢。
政府早在2003年發(fā)布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指出,幼兒園“不得收取與幼兒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支教費等”。[1]2011年4月,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等七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2011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guī)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制定幼兒園收費管理辦法,加強對幼兒園收費行為的監(jiān)管”,重申“不得收取與幼兒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支教費等。[2]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于2011年12月發(fā)布的《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再次強調,幼兒園“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幼兒家長收取與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教育成本補償費等費用”。[3]
國家政策文件的頒布與實行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有所震懾,但難以完全遏制。這可能是因為,相關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要受到各種利益相關群體的解讀。利益相關群體的種種訴求相互碰撞、相互磨合后的結果,才是政策在現(xiàn)實中的實際定位。要解決棘手的問題,必須把它“連根拔起”,使之徹底暴露出來,這就要求研究者們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4]以往研究者僅從社會制度背景角度對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進行了探討,但沒有對利益相關群體的慣習和資本進行解讀。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在借鑒韋伯、馬克思、胡塞爾的社會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場域、資本、慣習”為核心要素的社會結構理論。該理論為我們解讀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產(chǎn)生和運行的社會機制,是“家長、幼兒園掌握的資本不均衡”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慣習”。
(一)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運行的場域
布迪厄認為,一個分化了的社會是各個相對自主的“游戲”領域的聚合,這種聚合不可能被壓制在一種普遍的社會總邏輯之下,不管這種邏輯是資本主義的、現(xiàn)代性的還是后現(xiàn)代的。[5]所以不論政府管理如何嚴格,不論學界對教育不公平的批判如何犀利,贊助費現(xiàn)象仍在“瘋狂生長”。但是,對該現(xiàn)象的探究仍不能脫離其所產(chǎn)生和存在的場域。
場域不是一個靜止的結構,它隨著資本流動不斷調整。場域的動力源于它的結構,源于場域中相互作用的各種力量之間的距離、鴻溝和不對稱關系。[6]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運行場域包括的要素有:家長、幼兒園、教育行政部門(人員),相關教育政策、法律法規(guī),相關人員掌握的資本,相關人員的慣習等。宏觀場域和微觀場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運行的場域。
(二)“資本”與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
政府不斷增加學前教育投入、完善學前教育體制,但學前教育發(fā)展過程中仍出現(xiàn)了種種資源不均衡,包括東西部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公辦和民辦之間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相應地,幼兒園和家長占有的資本也存在著種種不均衡。幼兒園之間、幼兒家長之間占有資本的不均衡,正是推動場域運作的根本動力。
資本包括經(jīng)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象征資本四種類型。家長是資本的承載者,他們基于自身所擁有的資本數(shù)量和結構,在場域中占據(jù)一定的位置。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的動力機制就是,幼兒園園長和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控制著入園資格的決定權,為了爭奪優(yōu)質學前教育資源,家長用自己掌握的資本與幼兒園或教育行政部門進行交換,以從其手中換取“優(yōu)質學位”。如下圖所示。
幼兒園贊助費場域中各種資本運行情況靜態(tài)示意圖
注:箭頭方向表示相互作用方向;虛線箭頭表示雙方不直接發(fā)生交換關系,需要幼兒園的參與。
1.家長之間的競爭與淘汰
不是所有家長都能進入幼兒園贊助費現(xiàn)象的場域中。進入場域之前,家長所擁有的資本及資本類型被進行遴選,通過遴選的過程正是他們被賦予進入場域的合法性的過程。家長只有具備了某種確定的資本類型,才有可能進入并開展競爭,反正,就會被拒絕在場域之外。那么,所謂的某種確定的資本類型是指什么呢?
首先,可以是經(jīng)濟資本,具體是指家長的經(jīng)濟能力。他們可以為購買優(yōu)質幼兒園學位支付更多的費用,沒有相應經(jīng)濟能力的家長自然就遭到了淘汰。經(jīng)濟資本并不是單獨起作用的,它往往與社會資本聯(lián)合起作用。社會資本是指,某個人或群體憑借比較穩(wěn)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制度化的關系網(wǎng),積累起來的資源的綜合。[7]有家長表示,即便是想交贊助費,還得“找對人”,如果能與某位關鍵人物建立關系,費用也會更優(yōu)惠些,反之則“很難辦”。除了這兩種資本,象征資本在某些單位辦園中的作用也很明顯。象征資本是用以表示禮儀活動、聲譽或威望資本的積累等象征性現(xiàn)象的概念。單位辦園大多只招收本單位職工的子弟,如果幼兒家長均不是該單位職工,但祖輩是該單位中有威望的前輩、領導,這種威望積累下的象征資本也會起一定的作用。這三種資本類型不是各行其是,而是相互關聯(lián)的。
2、幼兒園與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資本互惠
教育資源在不同幼兒園之間的分配也是不均衡的。調查顯示,[8]機關及事業(yè)單位辦園收取贊助費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這也表明,幼兒園擁有的教育資源越豐富,招生時擁有更強勢的話語權。為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園長利用本園資本迎合上級部門的需要,與教育行政部門之間建立互惠關系。于是,幼兒園某些為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或領導提供進入優(yōu)質幼兒園的名額,某些教育行政部門則給予幼兒園更多政策上的傾斜和關照,甚至對幼兒園收取贊助費的行為采取包庇態(tài)度。
【幼兒園“贊助費”問題的社會學解讀】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質量觀的反思
• 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認同感研究
• 淺談幼兒園區(qū)域活動的要素作用
• 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園
• 幼兒園教育實踐不可走極端
• 如何引導幼兒園孩子的積極情緒
• 致全省幼兒園教師的倡議書做專業(yè)的幼兒園教師
• 崇仁縣幼兒園開展幼兒體能測試活動
• 學前教育舞蹈創(chuàng)編研究
• 淺談幼兒園教育管理――關于《幼兒園教育研究新探》感想
• 關于繪本閱讀的幼兒園論文
• 點評浙江省德清縣機關幼兒園一組兒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