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291-01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數學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處在邏輯思維和數概念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數學不僅是他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發展他們抽象思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小學階段的學習以及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因此,幼兒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智力、思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讓幼兒充分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發現式、啟發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多采用啟發、引導、積極參與等方法,指導幼兒勇敢大膽地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從幼兒園實際出發,根據數學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不同教學目標、幼兒的個性差異,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靈活多變。 "數學首先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過早強調圖畫表象和抽象符號教育將使幼兒的數學學習變成純粹的記憶,而提供實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師將材料進行短暫的示范,而是讓幼兒手腦并用全神貫注地進行操作的材料,對幼兒數學學習,思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老師要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操作學具,充分激發幼兒操作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師自制的,如數學棋譜、大轉盤、數卡接龍、拼圖等;也可以是和師生一起收集的廢舊物品和自然物,激發了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如:中班孩子按顏色、形狀進行分類時,老師不僅制作了各種顏色的形狀卡片,還收集了各種顏色的豆豆、瓶蓋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孩子們將紅豆、紅瓶蓋、紅色的圓紙片一一放入貼有紅色標記的盒子里,他們反復擺弄、興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樂的喜悅中。再如:為了鞏固對形狀的認識,老師設計了"喂食"的游戲,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的小卡片喂給長方形娃娃吃,把圓形片片喂給圓形娃娃吃,把梯形卡片喂給梯形娃娃吃,真是在這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操作過程中,孩子們習得了相關經驗。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有目的地創造和提供相應的數學活動材料,讓孩子在"玩"中學數學,讓孩子在操作中開始親近數學,感知數學從而愉悅如門。
2.培養和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及個性特點
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幼兒的能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老師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有的孩子思維敏捷、感悟快,一點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維遲緩、感悟慢,總不開竅。為了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老師就要讓孩子進行有層次的練習,既可以讓孩子操作難易不同的有層次的材料,又可以讓孩子按不同的要求進行練習。實踐證明,只有承認孩子的差異,讓孩子進行有層次的操作練習,才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支持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這是新《綱要》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之一。俗話說:千人千面,說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表現方式。老師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們才能自由大膽地表現。
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入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因此,教師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體育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以及數概念的理解。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各類植物的葉子、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
3.創設情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布滿氣味的學習情境,以激發他們學習的愛好,我還利用幼兒好奇、好動、好問的心里特點,緊密結合數學科學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幼兒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幼兒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進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并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同步發展。大家都知道幼兒對故事,小動物都非常感愛好。因此,把教材中的題目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幼兒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全心全意地投進到學習中。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如,積木游戲包括空間關系、幾何形體、測量等數學知識,同時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等相聯系。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在游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玩沙、玩水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游戲。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游戲寓教于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于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就培養了靈活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各種角色游戲中,更有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如在超市游戲中,幼兒可以將物品分類擺放,并在買賣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運算。其它如搶椅子游戲、撲克牌游戲等,可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因此,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自主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從而喜歡數學、探究數學、學習數學。學習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例如孩子過集體生日時,我們可以啟發幼兒思考蛋糕應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樣才能等分,使幼兒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主動性、積極性。
4.不斷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只有不斷地在教學中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實現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進而喜歡數學。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綱要》的出臺,我們對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們明白,幼兒園數學教育應注重啟蒙性、生活化,注重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為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是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的,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通過動手實踐、自由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真正理解與把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相關文章:
• 做好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的點滴體會
• 淺析幼兒園班級管理
• 淺談幼兒園教育評價
• 農村幼兒園教學管理心得
• 幼兒園中班珠心算教學芻議
• 幼兒文明禮貌的養成
• 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 幼兒園音樂節奏教學法應用嘗試
• 幼兒園歌唱教學策略之研究
• 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
• 幼兒園班主任的基本素質芻議
• 學前教育畢業生就業期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