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業是什么樣子的?畫畫、寫字、過家家?不!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小朋友的作業已經進入了全面“拼爹媽”時代。全家老少一起上陣還不夠,尋找“外援”更是常態。
2015年10月14日,家住四川成都的李女士終于舒了一口氣。她找到廣告公司的兩個專業美編,總算完成了孩子的假期作業:“請在國慶放假期間,為幼兒準備不同膚色的小朋友、中國有名的建筑、世界有名的建筑以及國旗國徽圖片,并豐富幼兒的相關知識,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做成簡報。”“這種作業是不是太離譜了?根本是考家長。”李女士在朋友圈里憤憤吐槽道。而類似的,甚至難度更大的幼兒園作業,更是比比皆是:會做木工、做泡菜、造電視……對此,不少幼兒園孩子的父母吐槽“求放過”,甚至有人調侃道:“小朋友幼兒園畢業之日,就是我琴棋書畫成才之時。”
“拼爹媽”背后的教育評價導向值得反思
很多人對幼兒園布置“離譜作業”感到不解:四五歲的孩子怎么可能完成這么高難度的題目?其實,不是老師不懂,而是老師布置這些題目并非想真正鍛煉學生,而是想借此展示“教學成果”。試想,在老師的引導下,四五歲的孩子會交上完成得那么漂亮的手工作品,能用廢料做出一個電視機,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教育創新”。故而,這背后的教育評價導向,很值得反思。
近年來,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弄虛作假,媒體早有報道。比如,有的幼兒園上公開課,老師教學生學唱歌,課堂上有專家來觀摩教學活動,一首歌老師一教,孩子們很快就會唱。專家們問孩子:“這是第一次學嗎?”孩子們認真回答:“這是剛學的。”于是專家對老師的教學給予了高度評價。而實際上老師已經在學校教過孩子們很多次了!學校的弄虛作假行為當然要批評,因為這是對孩子的反教育,教孩子說謊,而觀摩的專家就更應該被追問:難道連基本的教育規律都不明白嗎?這是目前教育評價機制的弊端,評價并沒有堅守教育規則。
幼兒園“離譜作業”是留給爹媽的“陪伴課”
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遞增,價值觀迷失,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最值得考究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關懷。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大多數家庭都面臨著“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尷尬,紛紛將孩子交由父母看管,或者盡早地送入“托管班”,幼兒心智的養成成為了家庭之痛、社會之殤。因此,部分幼兒園布置的“離譜作業”,確實是一次“拼關愛”“拼陪伴”的有益嘗試。
幼兒能力有限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留給父母”的作業,則是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共同完成”的。這在大多數作業的完成要求中,均已注明,對此心存抱怨的父母實在應該反思。養育子女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工作之余陪伴孩子也無可厚非,幼兒園的“離譜作業”只是未能把握好度,把作業留出了父母也難以駕馭的“高度”,也確實應該反省。其實,增加“關愛”可以通過園內互動、和父母的一次出游等立意明確的活動實現,讓“作業”更接地氣,更容易被接受。
【幼兒園“離譜作業”考倒孩子父母】相關文章:
• 全國幼兒園園標評選獲獎作品
• 幼兒園鄉土環境系列設計
• 露天防腐地板進入幼兒園
• 幼兒園交互式一體機資源庫的應用
• 新時期幼兒園管理策略分析
•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 利用廢舊材料開展幼兒園特色活動
• 幼兒園的人氣便當
•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之我見
• 淺析幼兒園的情感教育
• 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創設
• 關于幼兒園有效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