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電教手段在各科教學中廣泛應用。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既能化難為易、化靜為動,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又能為幼兒提供和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啟迪幼兒的思維。同時,聲、畫、動感的刺激還激發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一節教育活動中,教師會多次使用信息技術,然而每一次的使用,是否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應該是我們教師努力思考和追求的,如果巧妙地運用好信息技術,(這里的巧指設計巧、運用巧、時機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會起到異彩紛呈的教育效果,從而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感知、理解、從而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特別是面對枯燥乏味的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僅憑教師的說教不能幫助幼兒建立一個完整的認知、形成良好的行為。下面以大班教育活動“課間十分鐘體驗”為例,淺談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
一、我觀看―幫助幼兒建立初步感知經驗
“課間十分鐘體驗”活動,屬于幼兒的社會性活動,在這次活動中要讓又讓幼兒學會根據小學生的課間活動,學會制訂計劃,嘗試執行計劃,從而學會分配自己的時間,養成良好的任務意識和學習行為習慣。然而,小學生的課間生活,距幼兒的認識有一定距離,參觀時,因為幼兒外出的興致高漲,注意力易于分散,常會忽略教師的要求,導致參觀效果不明顯,即便到實地參觀,也只能滿足解決當時孩子們的一些困惑,對幼兒后續深入細致的學習和提升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課前,我們到小學學校參觀時,除指導幼兒去觀察小學生的課間生活,還有計劃、有重點拍攝小學生課間分鐘的不同場景,制作成《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演示文稿。在這節課的開始環節進行播放,熟悉的影像視頻刺激了孩子們的大腦,他們異常興奮,即刻回憶起參觀的情景,“有的去如廁”“有的去喝水”“交作業”“擦黑板”“整理書本”“到戶外去游戲”等,通過教師的引領,孩子們很快將小學生的課間生活進行了分類,為下一步制訂計劃提供建立起豐富的感知經驗。
二、我計劃―拍照記錄幼兒書面計劃,擴大信息量
嘗試制訂計劃,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大班幼兒的一項要求,以往總是采取幼兒討論的形式,不便幫助幼兒總結和提升計劃和行為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這節課中孩子制訂課間計劃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利用簡單易懂的符號進行書面計劃,期間可以幫助幼兒在體驗過程中很好地去執行,同時教師把孩子們制定的計劃書及時拍攝下來,輸入電腦,讓幼兒通過電視馬上可以分享全班小朋友的計劃書,節約了張貼的時間和空間,短時間內擴大了幼兒信息的瀏覽量,給幼兒以清晰的視覺沖擊,同時也為幼兒集中注意力、增強自信心起到了渲染作用。
三、我實施―錄制執行計劃全過程,做回憶與分辨
在制定了計劃后,幼兒再按照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因思維水平欠成熟,不能夠很好地來執行計劃,多數小朋友會計劃歸計劃,行動歸行動,當回到課程中的討論環節,對所做過的事沒有先后順序,還會有忘記的現象。這節課當中,孩子們要真正離開教師的視線,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他們很有可能會出現游離的狀態,在孩子實施計劃的時候,我們便安排了幾名聽課的教師選擇一兩名幼兒做拍攝對象,全程跟蹤幼兒,這樣孩子們在教師的鏡頭下活動,興趣增強,做事也專注了,真好像一名小學生在做自己的課間活動,自然流暢。課間體驗結束后,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活動時,幼兒只能憑借語言來回憶自己的活動內容及先后順序,對其他聽眾來講沒有直觀的印象。為了幫住小朋友回憶,教師播放幼兒的課間活動錄像,引導全班幼兒去分辨他們行為,下課后應該先干什么,在干什么?并且孩子們也更期待在電視上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多媒體的運用為孩子的表現欲給予了一個有力的支撐。在課堂上,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適時地出現,不僅能很好的吸引孩子們注意力,更能幫助教師很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四、我調整―反饋計劃與行為偏差
正因為幼兒的語言表達有限,不能實現計劃與行為的有效對照,但是采用多媒體恰恰可以彌補語言的不足,一邊播放文字的計劃,一邊切換的影像,孩子們立刻就能找出計劃和行為間的偏差,如:哪些活動制訂了,忘記實施?哪些文字計劃與行動計劃先后順序不一致?還以后哪些活動內容課間我認為有需要做了,文字計劃中沒有體驗?等,這里的巧妙,給予孩子的是直觀,省去的是教師的總結和解釋,恰恰符合了孩子在直
觀、具體情境下,感知、比較,樂意自己發現得出結論的學習特點。隨后進行調整。
五、我成長―使計劃與行為達成一致
為了讓孩子在這節課中,自己獲得成長,自己給入學后一個很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服務、自我分配時間的,滿足合理的需要,渡過快樂的課間十分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錄制幼兒的真實活動情景,給予孩子的是自然的、生活狀態下的學習,沒有教師的枯燥乏味的說教,讓幼兒很快的得出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在這節活動后的小結環節,我們仍然采取播放小學生的采訪錄像,給幼兒進行小結,讓他們傾聽小學生對課間十分鐘的合理安排及小結:“弟弟妹妹們,我們知道你們要升入小學,小學里的課間生活是非常豐富的,下課后你要先整理好下節課的書本,再去喝水、如廁,有時間再去做游戲,這樣就不會緊張了,而且會過的非常開心!焙芎喍痰匿浵癫稍L,卻給了幼兒樸實、自然地收獲,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幼兒的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帶給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并能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帶給我們的超快、便捷的、和大量信息。教師教學活動設計時,不僅要備好課程的內容,信息化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學習手段,同樣需要備課,因此,更需要教師要有超前的教學意識,創新的教育觀念,畫面與內容要互相吻合而且要體現師幼互動,實現人與機的交互作用。巧妙地運用,才能有利幼兒的學、教師的教,才更能體現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和前瞻性。
【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幼兒園教學效果】相關文章:
• 幼兒園二年制幼小銜接教育策略
• 以人為本的幼兒園教師管理
• 幼兒園時的淘氣包
• 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的思考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漫談
• 幼兒園管理方法初探
•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優勢互補
• 民辦幼兒園發展困境及破解策略
• 淺談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
• 淺析幼兒園特色課程之“幼兒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