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孩子改造幼兒園公共環境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近期,我們幼兒園對戶外活動場、室內公共大廳、走廊、樓梯間、功能室等孩子們共同活動的場地進行了改造。改造過程中我們緊緊跟隨孩子的需要,努力打造適宜于幼兒活動,滿足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環境,使環境與幼兒生活融為一體。
一、室內公共墻面、區域的改造與利用
幼兒園室內公共區域包括大廳、走廊、樓梯等區域。幼兒園除了利用公共環境宣傳幼兒園各項制度、教育理念等,為家長和教師服務,營造幼兒園文化氛圍外,更重要的是為幼兒提供游戲和探索的空間。
1.公共墻面的利用。跟著孩子觀看幼兒園公共墻飾,便能知道幼兒可以看懂什么,看不懂什么,喜歡什么,對什么不感興趣……然后跟隨幼兒的眼光和需要來調整公共墻面的布置。例如我們在帶幼兒觀看幼兒園公共墻面時發現,幼兒對文字過多、墻面上高于自己視線的宣傳板毫無興趣;對自己不太熟悉的裝飾性較強的物品興趣不高;對自己熟悉的材料的創意作品較感興趣,會仔細觀察,還會用手去觸碰;對幼兒的活動照片較感興趣并會引發當時活動的話題;對墻飾中自己參與制作的作品感興趣并會進行談論,向小朋友介紹“這是我做的,上面有……”等。根據幼兒觀看后的反應,我們對幼兒園墻飾進行了調整:將原來在大廳內針對家長宣傳的教育理念、帶量食譜、公示欄調整到幼兒園大門內外,家長觀看時不再占用幼兒活動空間;將各類為教師所用的教育理念、公示欄、教育行為等板塊統一定制在幼兒視線以上;將原有裝飾性強的布置進行調整,能夠突出、反映幼兒園文化特色的裝飾繼續保留,但是位置相應調高,供幼兒遠觀、感受氛圍;將幼兒參加春游、戶外活動、區域游戲、慶祝“六一”、綜合實踐等各項活動的照片放大裝入相框,展示在樓梯墻面,高度適宜幼兒視線,供幼兒觀看、談論;將較低的、幼兒視線范圍內的墻面,結合幼兒園特色與各個主題活動進行劃分,由各班教師分別負責規劃、裝飾外框,里面則以各年齡段幼兒作品、圖片和參與各類活動的照片等進行展示,教師只用少量文字標明主題,美化幼兒作品展示的布局與形式;將原有吊飾和樓梯墻面裝飾調整,展示幼兒參加園內做花燈、風箏、民間藝術作品等各項評比活動的優秀作品……
幼兒園公共環境中的墻面布置更多的是為幼兒提供展示自己參與的活動和作品的空間。這樣的墻面,幼兒的參與度更高,可供幼兒談論的話題更多,幼兒與墻面的互動大大增加。幼兒園墻面成為使幼兒融于幼兒園的特色與課程的有效空間。
2.公共區域的調整。充分利用公共區域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游戲空間。觀察幼兒表現,根據幼兒的需要以及公共區域場地的實際情況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空間,便可以發揮有限空間的無限價值。如在日常活動和入、離園時注意觀察幼兒,會發現幼兒對帶有一定隱蔽性的樓梯間較感興趣,喜歡在里面停留,離園時比較留戀幼兒園大廳,會帶著家長在大廳穿梭,照哈哈鏡,還喜歡在上下樓梯時邊看邊停留。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我們對幼兒園公共區域做了相應調整與活動區角創設:在幼兒園大廳內增加了利用餅干盒、桶、洗衣液瓶等不同材質的廢舊材料制作的打擊樂器,在邊角處放置顏料柜,可以供幼兒敲敲打打以及自由裝飾打擊樂器,滿足幼兒喜歡在大廳停留和活動的需要;將原來景觀性的幼兒園樓梯間進行改造,保留墻面裝飾,在里面放置小沙發、小桌子、小帳篷、靠墊,鋪上柔軟的地墊,墻壁上增加大小不一的布口袋放置
繪本,將其布置成可供親子閱讀或和小伙伴交流的私密空間;利用樓梯中間轉角比較寬敞的空間放置藤草編制的小桌、蒲草墊,供幼兒下棋、談話;利用各樓層小廳放置表演道具、服飾等,供幼兒嘗試表演。
二、戶外活動場地的規劃與改造
1.開放式的體育器械。為便于幼兒自主取放體育器械,在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周邊設計開放式的體育器械架,器械架的高度不超過幼兒身高,各類器械均用照片標記分類進行放置,便于孩子們區分和取放。
2.開放式的戶外活動場地。活動場地的劃分要便于幼兒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根據活動類型劃分場地,幼兒不受班級的限制,根據自己選擇的材料到相應的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區域參加活動。活動場地的劃分結合周邊體育器械的擺放,大中型器械固定放置在相應區域,各類中小型器械存放接近相應場地,一切以便于幼兒取放、使用為原則。幼兒在戶外鍛煉活動中,自主到各區域參加各類鍛煉活動,不需跟隨教師,教師則在所負責鍛煉區適時指導,觀察選擇在本區域內鍛煉幼兒的活動情況,根據幼兒體能等需要引導幼兒參與其他區域的鍛煉。幼兒在這種開放式的戶外活動場地中自主參加鍛煉,不受班級、空間、場地的限制,更能夠滿足幼兒鍛煉、游戲的需要。
3.豐富綠化、種植、養殖、休閑區。我們在觀察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活動需要動靜交替,運動量過大后幼兒需要休息和調整,需要參加相應安?o的戶外游戲。如,有的孩子太累尋找臺階坐下休息,有的孩子會在樹下、大型玩具下和小伙伴聊天、過家家,有的孩子回教室喝水、擦汗,有的孩子在大廳或走廊休息……幼兒的需要就是我們對戶外環境改造的方向:增加室外綠化場地,利用教學樓及院墻墻面進行立體種植,供幼兒觀察、照顧;增加養殖動物種類,供幼兒觀察、養護、談論;在樹木之間安裝吊床、秋千,供幼兒休閑、聊天;在活動場地邊角增加小帳篷、遮陽傘、遮陽棚,增加木座椅、木長廊,供幼兒休息、遮陽;在各活動區增加飲水區,幼兒在這里放置水壺和手帕或小毛巾,供活動中稍作調整;在樓旁墻面設涂鴉墻,幼兒利用大紙箱、油桶、輪胎進行涂鴉創作,并將涂鴉后的作品運用于各鍛煉區域中;在樓旁小道處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不同材質、多元的游戲材料,如貝殼、瓶蓋、竹筒、木樁、石頭等,還能促使幼兒有廣泛運用周圍自然材料的意識,善于觀察、利用周圍事物表現美……
傾聽孩子的談話,觀察孩子的行為,發現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需要,不斷規劃、改造、豐富的幼兒園環境才能夠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
【跟隨孩子改造幼兒園公共環境】相關文章:
• 跟隨孩子改造幼兒園公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