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英語”教學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兒童英語”教學的概念中獨立出來,并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有了蓬勃的發展,教學方法絢麗多姿,直接法、交際法、聽說法、情景法等均在一定范圍內使用。但是從總體來看,其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聽說能力和興趣的培養上,語法教學基本上是被排斥在外的。那么,我們到底要不要進行幼兒語法教學?如果需要,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呢?本文就此問題做了一些探討。
一、正確認識幼兒階段的英語語法教學
。ㄒ唬┱Z法教學的本質和目的
綜合各種觀點,筆者認同語法教學是為培養語言運用能力服務的,所以少學用法(usage),多學使用(use)。幼兒英語語法教學應服從和服務于培養幼兒的語言實踐能力,通過語法教學使幼兒掌握語言規律,更好地進行聽、說等語言實踐。在實際教學中,不把語法作為顯性的知識來傳授,不作系統的講解,而是結合到語言的實踐中去,以夠用為宜,突出簡單性。
。ǘ┱Z言能力與交際能力
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是6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的術語。他的理論是:語言能力是本族者內化的語言知識體系,它包括語音、詞法、句法和語義等規則,以區別于語言行為(linguistic performance)。如要求能識別音素,并能見詞發音、見文朗讀;能識別單詞和習慣用語的語義和語法作用,并能用于聽、說、讀、寫之中;能識別語法的詞法、句法,把語法運用于聽、說、讀、寫之中等!罢潜咀逭Z者所具有的這種語言能力使他能夠理解并產生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合乎語法的句子”(陳佑林,2000)。Chomsky認為語言能力是比語言本身抽象的知識狀態,是一套規則系統,一種知識體系。實際上Chomsy的“語言能力”就是語言學習者的語法能力。
“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最初是海姆斯(D.H.Hymes)針對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提出來的。Hymes認為語言能力應當是使用語言的能力,認為“交際能力不僅應包括語言能力,還應包括語用知識和能力,即在語言運用過程中,交際雙方不僅需要知道交際話語的結構正確與否,還需要知道交際話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可行性、得體性和目的性。這也就是說,交際能力使得本族語者能夠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式進行”。他所論及的交際能力包括:(l)語法性,相當于語言能力;(2)可行性,也就是可接受性;(3)合適性,指語言得體;(4)現實性,指交際中語言行為是否可行,即現實生活中是否使用該語言。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具備了交際能力,他就知道對什么人在什么場合和什么時間用什么方式講些什么和不講些什么。一個有交際能力的人,不但懂得語法規則,而且還有在社會中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的能力。
由此可見,語言能力是指掌握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等語言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構造和理解句子的能力;交際能力是指在特定的場合恰當地運用語言知識表達思想的能力。語言能力既是交際能力的基礎,又是構成交際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有了語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備了交際能力,恰當地使用語言能力才是交際能力(李觀儀,1990);而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建立在語言基礎知識之上,否則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ㄈ┱Z法教學、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三者之間的關系
語法教學是培養幼兒交際能力的客觀要求。語法是語言的核心,不按語法規則而隨意地堆砌在一起的詞語,不可能被他人理解,不可能起交流思想的作用。嬰兒獲得母語的過程,也是先在大腦中大量積累儲存所輸入的語言材料,然后自然內化為語言規則(語法),最后再創造性輸出話語的過程。因此,要正確地理解語言和使用語言,就必須掌握語法這個語言的規則體系。
幼兒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要運用他們所掌握的語法能力去尋求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并創造他們所需要表達的語言。這就必須進行語法教學。換句話說,語法教學為交際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基本的語言知識(也就是一定的語言能力),語言知識是形成語言技能的基本條件,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而語言運用是交際能力的體現,它們的綜合就是語言的交際能力,通過交際又鞏固了語言知識,促進了語言的運用。幼兒英語教學屬于外語教學,缺乏自然的英語語言環境,幼兒英語語法教學有利于幼兒掌握語言規律,使所學英語更系統;也有利于培養高層次的語感,使他們理解更多的語言信息,使表達更為嚴謹;更有助于拓寬表達范圍。因此,幼兒英語語法教學要把語言規則和語言實踐結合起來,從而使幼兒獲得語言能力,最終能夠流利地產生話語并適合情景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
。ㄋ模┯變河⒄Z語法教學的影響因素
1.母語。外語語言學習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語為起點的。在這一學習過中,學習者會使用已有的一切知識,包括母語知識,來發展自己的中介語。在我國的幼兒英語教學中,實際情況是:幼兒在學習英語時,母語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已習慣于用母語來思維,即使是用實物等直觀教具來講解單詞的意義,幼兒在看到實物時也會在心里翻譯成母語。同時,許多非英語母語的外語老師感到完全排斥母語進行教學很困難,很難流利地用英語進行明白、透徹的講解。所以,幼兒的母語語法系統對其學習另一種語言的語法系統有著某種程度的影響。
2.年齡。成人學習外語主要依靠認知機制,而兒童則更多地借助語言習得機制。一般來講,年齡越小,越適合隱性語法教學和語法習得,越依賴于直接的語言環境,越喜歡形象生動的圖畫、色彩、動作等教學手段,越擅長記憶、背誦、直覺等途徑。
3.學習目標。王培光(1996)認為,如果學生的學習重點在掌握英語的聽說能力,則語法教學較不重要。但也有研究者認為,如果不學習語法,學生是不能夠完全獲得(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也不會提高交際能力。在聽的過程中,“聽者”“必須有足夠的語法知識,才能夠正確地理解聽力信息”。對于說者,他在交談的過程中盡管可以使用身勢語等來輔助表達思想,但是“對于一位單方演講者”來講,他必須充分“注意語法”。幼兒英語教學的目標側重聽說能力的掌握,而聽說能力的掌握也同樣需要足夠的語法知識作為支撐。
4.課堂教學。語言習得理論認為,“通過課堂教學或真實的交際活動使學習者注意到要掌握的語法特征”,從而可以使學習中得到的有意識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交際所需要的無意識的語言知識。在我國,幼兒英語教學缺乏真實的目的語環境,屬于外語教學,需要在課堂上提供“類似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從而提高語言使用的準確率。
二、幼兒英語語法教學的操作原則
(一)幼兒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
1.隱性教學原則。隱性語法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則,強調學習者學習語法必須置身于有意義的可理解的語言環境中,主張通過情景讓幼兒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的交際性運用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守語法規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語言情境,讓孩子在“實景”中理解某個語法項目所表達的含義,從而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
2.交際性原則。社會語言學家Hmy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際能力(communiac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認為,一個人要能夠真正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除了必須具備Chomsy提出的能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的語言能力之外,他還必須具備在什么場合、對誰、用什么方式以及說什么的能力,也就是交際能力。這一理論明確了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關系。因此,語法學習是服務和服從于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需要的,語法學習應該與交際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幼兒英語語法教學要貫徹交際原則。
3.實踐性原則。語言學習,離不開實踐和反復練習。幼兒英語語法主要出現在句型和一些短小的文章中,因而語法教學主要是結合這些具體的學習活動,讓他們感受、領會、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法知識,從而在實踐中正確熟練地應用,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形成語感、建立一套新的語言習慣。
4.適量原則。幼兒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幼兒獲得初步的交際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對英語產生興趣。因此,進行語法規則教學時要注意遵循適量原則,即所涉及的語法項目是最基本的,講解時以兒童能理解為度,真正做到語法為言語服務。
。ǘ┯變河⒄Z語法教學的方式
1.創設語境教學語法。語言形式和意義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信息處理過程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語言形式是意義的載體,語言形式本身就是意義。語言運用的得體性是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得以實現的。語言的使用都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的。傳統的語法教學多以教師的講解伴以學生的操練來進行,通過反復練習達到語言的熟練運用,但這種方法形式太呆板、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這種講解的方式對幼兒來講就更不適合,幼兒抽象思維不發達,情景對他們往往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因此要使語法教學情景化、交際化,使語法實踐練習結合具體的語言活動來進行。例如教授“This is…”結構,可以借助圖片或實物來創造情景。
2.練習句型教學語法。句型是從大量句子中抽出來的典型句式,是語言結構的模式。句型練習是以行為主義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聽說法的主要教學形式,句型練習是為了認知和掌握句子結構規律,幼兒一旦熟練掌握了常用句型,就基本上掌握了時態變化和句子結構、詞的搭配、詞義和用法。學習句型,等于為語法教學提供了感性材料,同時可起到增強直接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作用。
3.歌曲童謠教學語法。歌曲童謠是一種行文簡單、節奏明快、充滿童趣、朗朗上口的說唱形式。歌曲節奏、韻律強,易引發幼兒的快樂情緒,普遍受到幼兒的喜愛。幼兒英語歌謠的主要特點是句式多重復、語言淺顯易懂、旋律優美節奏強、形象具體可感、富于動作性,符合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有些歌謠從頭至尾重復同一句子結構,這能使幼兒無意中學到許多句型和語法。
4.直觀教具教學語法。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對他們來說,由眼睛帶來的體會是印象最深刻、最容易理解的。而任何的語言符號都具有概括性的特點,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都需用直觀性來解決這一對矛盾。使言語符號形象化,既有助于幼兒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和記憶,又能使英語語言教育活潑、豐富多彩。圖畫法、多媒體法就屬于這一范疇。
總之,語言教學離不開語法教學。有語言運動,就有語言運動規則存在?梢哉f,在語言活動中,語法無處不在、無時沒有。幼兒階段的英語教學中也毫不例外的處處滲透著語法教學。作為教師要以幼兒為本,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語法教學的地位,選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樣幼兒才能逐漸提高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達到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目的。
(本文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幼兒雙語教育研究”階段成果)。
。ㄗ髡邌挝唬荷綎|英才職業技術學院)
【幼兒園階段英語語法教學問題探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整合英語教學與研究
• 幼兒園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 淺談幼兒園的英語教學
• 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研究
•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學
• 如何輕松快樂地進行幼兒園英語教學
• 幼兒園英語教學之我見
• 廣元農村幼兒園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 廣元市農村幼兒園英語教學適應性研究
• 幼兒園英語教學模式淺析
• 幼兒園中的英語教學
• 淺析我國幼兒園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