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對象是一群3―6歲的孩子,這一階段隨著他們生理和心理的迅速發展,知識經驗的積累,為幼兒創造力發展奠定了基礎,幼兒已經有了創造力的萌芽,又值智力發展與個性形成重要時期。因此,在此階段重視創造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如何對幼兒進行創造性培養?
一、掌握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幼兒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創造思維也具有自身的特點。(1)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限制,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較弱,因此幼兒的創造活動不易持久,他們的創造愿望來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間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時的引導和鼓勵,幼兒的創造能力就會向前發展。(2)幼兒喜歡幻想,富于想象,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常常是由創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們的心理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受興趣的影響較大,興趣可以振奮幼兒的智力,激發創造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保持幼兒的興趣和調動幼兒的興趣。(3)幼兒由于環境、教育、遺傳等不同的作用和影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水平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有的幼兒擅長創編故事,有的幼兒擅長美工創作,如果這些幼兒的創造才能能夠得到盡早的發現和培養,對幼兒的發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況下,只要有環境和教育起積極的作用,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都會有較大的發展,但不能根據幼兒的一時表現,就斷言其創造能力的高下。
二、努力營造促進幼兒創造性的氛圍和環境
為培養創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兒教育,必須強調營造有利于形成幼兒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意識、創造精神等動力特征。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幼兒產生了心理安全感和獲得了心理自由時,最有利于他們的創造性的發展和表現。首先要努力讓幼兒了解老師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沒有恐懼和不安,進而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并在活動中迸發出更多的能量和創造性,為此,教師要少對幼兒說“不”,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消極的情緒,處在這種氛圍中的幼兒,心理就會緊張不安,焦慮程度就會提高,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受到抑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于――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不用學校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鼓勵獨立工作――創造。我們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的氣氛。其次是培養和諧、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能使幼兒樂于和善于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個性,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發揮出來。最后,幼兒對于教師的關注是極其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創新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不斷進行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形成和維持積極的、有利于幼兒創造的環境氣氛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引導幼兒敢想;俗話說:“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從某種意義上說,想比辦更為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想開始的。牛頓,愛迪生都是從異想天開到發明大王。
讓孩子敢想,首先要讓孩子說‘不’。如:“有輪子的都是汽車,”孩子肯定會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機,壓路機也有輪子,但不是汽車。其次,要培養幼兒的求異性思維,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陽。。。。。還要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如:小烏龜不高興,怎樣讓它高興呢?孩子會想出很多種辦法。2、導幼兒敢問;經常有孩子這樣問“老師,這是為什么?”“老師,這可怎么辦?”“老師,這是什么呀?”這些問題正是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可以開展“小問號”活動,給孩子發問,向事物提問,向現象提問,提問的內容不只是“怎么辦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問一些深層次,有探討意義的問題。善問的孩子知識面廣,從小養成愛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引導幼兒敢做;任何設計方案,發明構思都必須通過實踐才能變為現實,同時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思想,理論,方案的正確性。所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必須著重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要提供手腦并用的學習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擺弄操作,制作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對幼兒的動手結果要給予表揚,從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個孩子,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增強他們下次進行創造活動的自信心。
4、引導幼兒敢說;有人曾說:“如果你有一個點子,我有一個點子,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點子,甚至多余兩個點子。”可見敢說也是創造性思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三、營造自由、寬松的創造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進創造能力發展的兩個主要條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環境中,幼兒的心情愉快、無壓抑感,他們在這樣的氛圍中與周圍環境不斷的交互作用下,容易形成創新意識。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對于幼兒來說,唯有玩,才能在玩中進行創造。正如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如果剝奪了幼兒玩的權力,那就等于扼殺了一顆創造的童心。在玩中幼兒能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
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這一心理特點,以玩的形式組織并與幼兒共同參與探索活動,使幼兒能愉快參與,并鼓勵幼兒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大膽的玩、創造性的玩。例如:在探索活動“生活中的塑料袋”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玩”的環境,讓幼兒自由動手玩玩各種各樣的塑料袋,來探索發現塑料袋的各種新用途。在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積極的狀態。通過玩,有的幼兒發現塑料袋可以裝水,于是就在袋上用針戳了幾個洞創造發明了一個奇特的塑料袋噴水器;有的用塑料袋做成了防水的環保服裝;還有的幼兒用塑料袋玩起了捉空氣、拍氣球的游戲。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玩出了塑料袋的新花樣,并發明了多種新用途,萌發了幼兒的創造火花。
【淺析幼兒園的創造性教育】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的創造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