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幼兒園是“削錢教育”;幼兒園“傷不起”等呼聲把學前教育推到了風浪口。一些幼兒家長和幼兒老師表示,學前教育讓他們“苦不堪言”。有的家庭允許生二胎,可是家長決定不再要孩子,原因是上幼兒園難。有的老師,寧愿什么也不干也堅決不做幼兒教師,原因是幼兒園太“傷人”。《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但現在還有不少困難家庭兒童上不起幼兒園。十八大明確提出“辦好學前教育”,也有學者提出要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那么這樣的做法觸動了哪些人的敏感神經。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曙光何時能照耀每一個幼兒。
首先,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政府將面臨公益與民辦的選擇。幼兒園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辦園主要靠收費。主要經費來自家長,財政只負擔一小部分。這對于財政來說無疑減輕很大的壓力。但是,如果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一些社會現象是可以得到解決,但是政府財政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國著名學者劉焱教授測算:如果將學前三年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實行免費的三年學前教育,師幼比為1:15,生均成本6136元,按全國3~6歲幼兒5400萬計,則全國學前三年教育財政性投入需求規模大概是3313.44億元。對學前教育而言,作為目前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其發展情況嚴重制約著我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政府在公益還是民辦的抉擇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次,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幼兒園面臨責任與義務的重新權衡。由于財政的投入不足,目前即便是公辦園,投入也很有限。辦園主要靠收費,如果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財政的大力投入,對于幼兒園來說是一縷“救命”的清泉,能夠止住經費不足的“饑渴”。而且,對于幼兒園政府不僅在財政上大力支持,在責任上也會承擔更多,這就有利于壓力的分化。但是,這也可能會造成壓力分散后形成的責任“空無”化,而且對于部分私立幼兒園也會面臨撤并、改進。這也是部分私立幼兒園不支持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認為現在的狀態很好的原因。
第三,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部分家長驚喜、部分家長憂。“如果幼兒園也能像現在的中小學義務教育一樣,該多好啊!”“如果幼兒園報名不用幾天前就去排隊該多好啊!”“幼兒園不僅擇校還要擇師,真傷神!”……這些都是幼兒家長內心的真實呼聲。如果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這些普遍的“入園難、入園貴”等等社會現象就可以得到改善和解決,家長非常開心和期待。但是也有部分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不愿過早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如果,學前教育是義務教育,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必須送進幼兒園,這也是部分家長不愿接受的。
最后,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幼兒教師喜憂參半。幼兒園如果納入義務教育,幼兒教師的地位得到提升,但是,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相對提高,這些會讓一些幼兒教師措手不及,會有很大壓力。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私立園的撤并,也使一些幼兒園教師面臨失業,這也使部分幼兒教師對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持否定態度。
總之,是否把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是一個曲折的過程,等著我們去開拓。
當然,這會觸動很多群體的敏感神經。但是,“平”在起跑線,是教育公平的起點,普及和規范是一根撬動學前教育公平的杠桿,有利于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有利于發揮公益性、統一性、義務性特點,能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相關文章:
• 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的設想
• 何不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